胡勝利:不斷攀登車橋技術高峰
東風德納車橋研發首席工程師胡勝利(左一)
(通訊員 韓世永)從技術員到產品研發技術骨干,再到車橋研發首席工程師;從傳統車橋產品的應用匹配開發、平臺開發,到研發能力的建設,再到現在專門從事電驅動橋的開發,20年來,東風德納車橋研發首席工程師胡勝利不斷攀登車橋研發技術高峰。瞄準最新“智”造技術,他一路追逐,銳意進取,在東風德納車橋產品研發這個舞臺上,用初心、智慧與擔當實現著自身的人生價值。
鉆研,搭建首個3D設計平臺
和多數年輕人一樣,胡勝利的職業生涯是從技術員開始的。1999年,新入職的他沒有多少實踐經驗,剛開始的主要工作就是AutoCAD畫圖及現場裝橋配合。CAD畫圖實際就是在原有的產品圖紙上做一些形狀和尺寸的修改。這項在很多人眼里枯燥乏味的工作,他干得樂在其中。這種自得其樂的心態勝過了許多心浮氣躁的同齡人。
由于二維圖紙可讀性較差,為了搞清楚二維圖畫的準確性,胡勝利經常往返于車間對比圖紙和零件實物,后來索性把零件搬到辦公室。即便如此,零部件之前安裝干涉的問題還是時有發生。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胡勝利開始自學三維設計軟件。他從電腦城買了一大堆書籍和軟件,自己開始琢磨。當第一個3D制動鼓模型出現在大家面前時,眾人露出了贊許的目光,隨后,三維軟件培訓、軟件采購陸續展開,該公司由此建立起車橋公司的首個3D設計平臺。
2001年,3D軟件成功應用到462后橋平臺產品的開發中。462是車橋公司第一款應用3D平臺設計并開發的平臺產品,該項目榮獲東風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擔當,迎難而上解難題
“我覺得對工作的擔當就是最好的自我展示。”談及擔當,胡勝利如是說。
作為多個產品項目的主設計,在項目過程中遇到的每一次困難,胡勝利都勇于擔當,把它當成進步的機會,當成自主創新的突破口。
2014年,在做DF485項目時,胡勝利發現同樣的車輛,配置DF485雙橋,不僅油耗要高于配置DF462雙橋的整車,而且整車滑行距離短于462雙橋的整車。
這是項目團隊第一次面臨如此復雜的傳動效率問題,當時沒用現成的資料可以參考。面對挑戰,胡勝利決定從阻力矩的角度入手制作監測和論證方案,同時做好團隊成員分工協作,充分發揮好每一名成員的作用。一時間,大量的合理化建議、技術資料和成千上萬的實驗數據源源不斷的匯集而來。胡勝利通過采用排除法,同時加以大量數據驗證,找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經過加班加點的優化設計,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
全面優化設計后的DF485產品,憑借其高可靠性、高質保里程、高保養間隔里程等亮點,增加了載貨量,提高了運營效率,大大降低了用戶維修成本及產品生命周期維護成本。
多年來,胡勝利和他的項目團隊不斷探索創新,向一座座技術高峰攀登,先后完成了462、300H、D190、DF485、P1301等多個平臺產品的開發設計,其中P1301獲國家專利15項,堪稱高端客車橋升級版;重型輪邊減速貫通雙聯式驅動橋榮獲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二等獎。
向上,順應“五化”持續攀登
當前,汽車產業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輕量化已成為新型汽車產業鏈的發展方向。順應汽車“五化”發展趨勢,胡勝利將下一個攀登的目標鎖定在電驅動橋的研發上。
2017年年初,東風德納新一代純電動車橋EP-Axle6 的概念樣機研制成功,當年5月參展2017北京道路運輸展,備受業界矚目。隨后搭載在深圳6米無人駕駛純電動城市公交車,以及東風商用車等車型上讓用戶進行體驗。
緊隨EP-Axle6 的步伐,EP5、EP13兩個平臺項目通過SOP移行判斷,并開始少量裝車使用。EP19、EP19C、EP19C2等集成電驅橋總成也已完成系統方案設計,正在穩步推進試制。
作為電驅動橋系統主設計,胡勝利自豪地表示,安全、可靠、智能、環保是東風德納電驅動橋引領市場的優勢所在。“未來幾年,順應汽車‘五化’發展趨勢,我們將繼續傳承與發揚工匠精神,把已經開發的產品提升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高度,真正將產品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的勝勢。”胡勝利表示。這種對技術永不止步的追求,無疑將使東風德納車橋的產品更具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