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候鳥工程師”直面“烤”驗
立秋已至,“火洲”吐魯番依舊火熱,8月8日氣溫已高達44℃。
憑借其豐富的光熱資源,吐魯番成為驗證汽車性能得天獨厚的試驗場。每年高溫季節,公司技術中心“候鳥工程師”總會來到這里,對新車型進行熱區可靠性試驗的質量大“烤”。
自今年6月熱區試驗啟動至今,已有近80名“候鳥工程師”在吐魯番輪番開展三電系統標定、VCU標定、ECU標定、TCU標定、空調標定、熱區適應性等試驗。
清晨七點左右,伴隨著吐魯番第一抹晨光,“候鳥工程師”開啟一天的工作。迎著朝陽,測試車隊行駛在寬闊的312國道上,橘黃的山坡延綿向前,猶如火焰燃燒,“候鳥工程師”自主創新之心隨之躍動。
提起大西北,漫天黃沙讓人畏懼。在公司技術中心工程師看來,吐魯番極端的自然工況,對試驗車輛底盤懸架的穩定性、制動性來說,無疑是一場極限挑戰。
試驗過程中,某臺試驗車輛在轉彎時轉向柱產生異響,為查明原因,工程師王行連續跟車觀察,并利用舉升機對車輛底盤仔細檢查,但始終沒有查明異響產生原因。
“會不會是轉向柱螺栓力矩值不合適沙石路況?”王行靈機一動,即刻動手調整,在隨后的性能測試中,該試驗車輛行駛在相同路面時,異響現象消失了。
“吐魯番沙塵多,自然環境比較艱苦,但沒有比這里更好的天然試驗場了!”成功解決一項潛在問題,王行有些自豪。
正午時分,吐魯番沙面溫度最高可達82.3℃,試驗車輛正式進入暴曬測試環節。
暴曬試驗,就是在烈日下給試驗車輛來一場“日光浴”。吐魯番中午12點左右,車內溫度可飆升至100℃,工程師需在此時進入車內,對門把手、儀表板、遮陽板、空調出風口等內外飾件的高溫可靠性進行測試,進而確保客戶日常用車安全。
工程師徐威在本次熱區試驗中參與空調控制模型標定及驗收工作,即在熱區環境下對自動空調溫度穩定性、溫度跟隨性和極限降溫性能進行驗證。同時,徐威此次還有一個特殊身份——“車輛駕乘體驗測評官”,他將配合開展空調道路適應性及主觀評價活動,以客戶視角實地感受東風自主品牌車型在極端工況下的使用性能。
在他看來,經過層層考核,以東風風神皓極為代表的東風自主車型在惡劣工況下各項性能表現均較為出色。
在本次熱區試驗中,已公告發布的12T氫燃料電池物流車也站在了“烤”場上。
東風自主80kW氫燃料電池系統的12T物流車完全以正向開發為目標,適用于貨物、冷鮮食品等物流運輸場景使用需求。目前,該車已完成了包含動力性、經濟性、氫泄漏、-30℃低溫冷啟動的整車性能試驗及耐久試驗,整車可靠性得到充分驗證。
在熱區試驗場上,地表溫度及整車大部分零件表面溫度均在75℃以上,雙手觸碰零件時都會產生灼痛感。為驗證極端干熱工況下燃料電池系統工作穩定性與系統輸出能力,工程師們躺在墊板上徒手排查,多輪分析驗證直至達到最優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