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需求、新趨勢、新期盼——從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之變
增長態勢持續、出海步伐加快、行業變革加速……正在安徽合肥舉行的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上,一批新能源汽車品牌、一系列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企業及相關新技術集中亮相,展現了新需求、新趨勢和新期盼。
在本次大會主場館的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展區,一輛看上去圓潤可愛的新能源汽車引來不少人圍觀,這輛的兩只前大燈猶如兩只撲閃的大眼睛,外觀看上去十分別致可愛。

觀眾在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參觀體驗新能源汽車。 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這輛車目標受眾群體主要為女性,一共有7個顏色,搭載了透明底盤、座椅通風加熱、智能語音助手等功能,解決了女性用車多樣化需求。”現場的工作人員高潔告訴記者,這款車上市一個月,訂單就超過了一萬臺。
記者觀察發現,上半年,購置稅減免再延長、新能源汽車下鄉、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等政策“組合拳”助力產業在新階段實現新發展。在政策和市場雙重作用下,新能源汽車的購車需求正從大眾化到多樣化,而市場依舊延續快速增長態勢。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8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543.4萬輛和537.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6.9%和39.2%。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新引擎,代表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積蓄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也成為各地搶抓機遇培育核心競爭力的主導產業。
新能源汽車產業猶如工業經濟的強勁新引擎,而大會舉辦省份安徽正在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一極,安徽已經把汽車產業作為“首位產業”。
推動合肥基地項目三期全部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近2000億元,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總產值不少于3000億元;自2020年中國總部落戶安徽合肥以來連續推出多款新車型,并已累計下線近40萬輛量產車;大眾汽車集團將全球第二大研發中心落戶合肥,且正在與安徽本土電池科技公司國軒高科合作,共同開發統一電芯……據安徽省汽車辦副主任劉文峰介紹,安徽省內擁有7家整車企業,建立了整車、發動機、車身、底盤、內外飾、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的全產業鏈體系。
業內人士表示,2023年上半年,雖然經歷了一季度促銷政策轉換和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但隨著政策“組合拳”發布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完善,消費活力將進一步被激發,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保持增長態勢。
作為國內新能源車圈“頂流”的比亞迪,其、等多款車型也在大會展區的核心位置亮相,如今的比亞迪正在加速拓展海外市場。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今年1月至8月,比亞迪出口新能源車達11.7萬輛,已進入日本、德國、澳大利亞、巴西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現場展示的新能源汽車。 新華社記者 吳慧珺 攝
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創新高,出口量達到67.9萬輛。據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約80萬輛,同比增長105%;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出口77萬輛,同比增長113%。
在大會現場,一輛無人駕駛巴士引來參展觀眾圍觀體驗,這輛車目前已在合肥包河區的花園上常態化運行。“這輛自動駕駛公交車搭載了5個激光雷達、2個毫米波雷達和2臺視頻攝像機,綜合運用感知、決策、控制等系統融合技術,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沿路變道、避障或停車等都能自動操作。”中信科智聯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玉強說。
“汽車產業發展進入‘新能源+智能網聯’新賽道,作為智能網聯汽車的重要支撐技術,我國原創的C-V2X技術已成為全球車聯網事實標準。”無線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山枝表示,在C-V2X技術的加持下,搭載L2級輔助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可大幅提升行駛的安全性和駕乘的舒適性,在C-V2X賦能下,車路云協同發展的技術路線將加速落地。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我國固態激光雷達規模應用,智能駕駛大算力芯片實現突破,多家車企也研發了搭載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車型,基于信息技術的進步,車與車的交互、車與城市基礎設施的交互、車與云的交互都將實現,跨界融合將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必由之路,“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協同的云”也將賦能智慧城市建設和人類美好生活。(記者吳慧珺)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