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也推新基建:1500億美元投資電動汽車,追趕中國40萬億計劃
位于美國洛杉磯的公私交通運輸電氣化合作伙伴關系組織(TEP),起草了一份高達1500億美元基礎設施一攬子計劃,重點是推動美國全國的運輸和工業電動化,這份計劃可以認為是疫情下的美國版的新基建之新能源汽車計劃。
2020年開始,中國明確推動新基建計劃,發力包括5G基站、特高壓、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車充電樁、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等七大領域。希望通過新一輪的基礎建設,推動智慧中國的發展。
顯然,疫情影響下各國都希望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TEP的提案提到,COVID-19,導致美國出現前所未有的高失業率,數百萬美國人正面臨嚴重的經濟困難,因此應該有這樣的一個高達1500億美元的聯邦刺激計劃。
美國一些觀察家也留意到了中國的新基建計劃,并且迅速做出的反應,率先推出的聯邦計劃,瞄準了建設零排放社會方向的電動化領域,試圖推動美國版的新基建,全力發展新能源領域,這也是中國自2009年開始的新能源計劃。
在TEP高達1500億美元的計劃中,提出了四項重大舉措,包括零排放汽車的制造、組裝和使用;零排放基礎設施投資;對公共的投資;勞動力發展和職業培訓投資,并且詳細規劃了8大資金用途。美國版的新基建計劃,和中國新能源投資和七大新基建方向,又有什么可以互相學習的地方呢?
01美國版1500億美元新基建提案
這份高達1500億美元的新基建提案,已于美國當地時間上周發送給眾議院和參議院領導人,包括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少數黨領袖凱文·麥卡錫,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和少數黨領袖查克·舒默。
這份提案是由TEP起草, TEP的成員包括了特斯拉、比亞迪、奧迪、寶馬等車企,以及格林洛茨、Proterra等超過20家企業。并且與洛杉磯市長埃里克·加塞蒂市長辦公室,南加州愛迪生市,洛杉磯水電局和洛杉磯清潔技術孵化器共同合作,該聯邦性計劃的構想主要是基于洛杉磯已經進行的使城市基礎設施電氣化的工作。
該提案首先是延續了此前7500美元每臺的聯邦電動汽車稅收抵免,授權對所有類型和大小的電動汽車和設備提供新的稅收抵免,并且針對電動汽車制定類似舊車換購電動汽車的報廢獎勵計劃。
其次,該提案還希望參考the Driving America Forward Act, S.1094, and HR 2256,將此前合格電動汽車企業限額20萬輛聯邦退稅補貼提高到40萬輛,這個條款對特斯拉和通用構成最大利好,因為這兩家車企的電動汽車銷量早已突破20萬輛。
聯邦退稅補貼是提案中250億美元是關于投資電動汽車的制造、裝配和使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177億美元用于授權先進技術的發展,在這項計劃中,中國車企比亞迪或將,比亞迪在美國投產了電動公交在內的新能源汽車工廠。
在1500億美元的提案中,有850億美元將用于零排放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具體規劃如下:
1、200億美元用于公用事業升級;
2、150億美元用于中型和重型車輛充電,由州政府、公交機構或區域機構管理,新的發展會增加卡車停靠站、夜間停車場以及港口、機場等特殊地點的建設;
3、110億美元用于各州的公交和校車的電動化;
4、100億美元用于太陽能和儲能項目,旨在使電網更抵御與氣候相關的災難,例如極端天氣事件,火災和其他災害。
5、100億美元將支持商業和住宅車輛充電;
6、100億美元用于輕型充電基礎設施(包括路燈桿上的路邊充電基礎設施,為在家中無法使用充電基礎設施的駕駛員提供服務)
7、50億美元用于州和地方政府車隊的電動化;
8、40億美元用于支持低收入家庭換購能源提供援助。
對于初創企業而言,大約40億美元,可以直接將資金分配給中小型企業以及當地的孵化和企業發展計劃。TEP提議撥款10億美元用于清潔技術的早期研發和零排放出行創新,并提議撥款10億美元用于創業公司和小型企業通過地方政府部署的準備就緒的試點項目。
另外,有5億美元的緊急貸款和清潔技術初創公司以及與太陽能裝置,能源存儲和電動汽車技術開發有關的小型企業的贈款。還有一個5億美元的資金,專門用于由有色人種的婦女和有色人種創辦的初創企業和小型企業,以及5億美元的非盈利性清潔技術和創新孵化器。
雖然美國的這份TEP提案,尚未通過,不過,美國在這方面的規劃,是值得關注和學習的。
02對壘中國新能源和新基建
看到美國這個高達1500億美元的、針對運輸和工業的電動化,可以說是中國新能源計劃和新基建計劃的翻版,下面,詳細解讀中國2萬億的新能源投資和40萬億的新基建投資。
2萬億的新能源投資
從2009年發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開始,中國開始力推新能源計劃。背景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需要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發展動力,另外,也在為日益增長的能源對外依賴,尤其是石油,進口石油比例逐年攀升,甚至超過70%,嚴重威脅中國的能源安全。
另一方面,中國的乘用車銷量,開始每年新增超過2000萬輛,這對石油安全提供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計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從此,開啟了中國新能源行業的大發展。
中國新能源的補貼是方方面面的,是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從電池原料的金屬礦及開采設備、電池工廠及制造設備、電機工廠及制造設備、三電系統的研發、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等方面。
我們最熟悉的,可能是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經過不斷的調整,從最開始的13個城市試點,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試點,再到全國推廣,這是補貼范圍的地域拓展,領域也從公共領域發展到私人領域。
在技術方向,也從最開始的注重節油能力(石油進口依賴度高的原因)。到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到現在以續航里程為主的更為細化的技術要求,補貼的技術門檻的逐漸提高,而補貼基準則逐年退坡。
按照規劃,新能源汽車補貼將會在2020年全面退坡。但是,由于疫情的影響,新出臺了2020-2022的新能源補貼政策,新的補貼標準最大的變化是,售價30萬的補貼線,只有30萬(含)以下的符合技術標準的新能源汽車,才能享受補貼。
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9)上,工業和信息部部長苗圩表示,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投資累計超過2萬億人民幣,這是官方唯一一次公布的新能源領域總投資金額,應該是包含了補貼的費用。
雖然,中國的新能源補貼政策,不斷的被詬病,也發生過大規模的騙補行為,甚至出現知豆這樣為補貼而生的車企,但是,最終還是推動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中國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最大的市場,騙補的企業或為補貼而生的企業,最終還是被市場淘汰了。
40萬億的新基建
新基建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該會議上,明確了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
到2020年,官方對“新基建”的部署逐步深入,根據媒體的不完全統計,截止3月份,全國31個已公布的“新基建”省份的新基建投資總額,已經超過40萬億,其中,交通、能源等大基建項目仍占較大比重,新舊動能轉換下的新興制造業投資也依舊是各地招商引資的重點。
除了能源、交通等傳統基建領域項目,5G通信網絡建設、物流體系升級改造建設、新能源汽車配套等“新基建”項目也成為今年的發展重點。畢竟“新基建”是5G基站、特高壓、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車充電樁、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等七大領域。
而在4月26日,交通部發布了關于征求《公路工程適應自動駕駛附屬設施總體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全國超過484萬公里的公路,即將迎來自動駕駛時代的新建設。而,全國首條“超級高速公路”,近期目標是支持自動駕駛專用車道貨車編隊行駛,遠期目標支持全線自動駕駛車輛自由行駛的杭紹甬智慧高速,也已經開工建設。
40萬億規模的新基建計劃,必然會為中國新一輪發展,注入新的動力,這里面,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機會。
中美的新基建計劃,對比著看,也蠻有意思的,可以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新基建、新機會、新商機,中美的公司,包括初創公司,你們都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