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有什么影響?又有哪些期待?
2020年開年的一場新冠疫情給人類帶來災難,全球經濟倒退,國內前三個月的汽車銷量可以說是下降到了冰點,但是市場需求還是很大,國家也在醞釀新基建投資,這里面包含了對新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資。

本次疫情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整個汽車產業鏈都受到較大影響,消費者的錢袋子也進一步收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汽車行業就處在變局中的局眼里,有變局、有破壞就會有新的機會和機遇,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我們仍然抱有很大期待。
強化消費者的私家車認知,新能源汽車相關“新基建”推出
疫情期間民眾對公共交通的信賴程度降低,對自駕的需求顯著挺高,疫情會對首購群體購車起到促進作用,這次疫情也會強化消費者對私家車需求的認知,消費者對于汽車消費需求會明顯好轉。
此外,近日提出的“新基建”將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列入七大領域之一,從某種程度上來看,給新能源汽車充電市場和充電基礎設施行業增加了信心,為后面新能源汽車用戶的里程焦慮松了綁,這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實打實的好處,國家政策上全面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也給了新能源汽車品牌一顆定心丸,這是今年的一個小期待。

加快技術創新轉型,汽車體驗全面提高
疫情給中國車市帶來了沖擊,也在倒逼著中國汽車主動做出一些創新和改變。這次疫情見證了車企技術創新的潛力,也讓車企意識到“人本、體驗”理念的重要性。比如吉利汽車主導研發了“全方位健康汽車”消費級產品,其不僅具備吉利汽車產品已有的隔絕外部空氣中有害物質、快速高效凈化車內空氣等功能,還將重點突破車內病毒防范功能和技術,有效抑制并降低病毒對人體的侵害,此類技術的研發是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的技術創新。
新能源意向用戶關注配置與傳統燃油車用戶存在差異,更關注科技性高的內部配置和便利性配置。如廣汽新能源Aion LX 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北汽新能源的達爾文系統,以及其他品牌構建的各種生態系統下多場景驅動的創新體驗,再加上語音交互結合多種交互方式的自然交互方式,都讓用戶的體驗得到了進一步升級,這種體驗上的提升是看得見的。
多種黑科技配置,以及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用戶體驗的全方位提升,是廣大汽車行業從業者和廣大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另外一個小期待。
全球汽車產業受疫情影響,中國新能源汽車贏得短暫喘息時間
新能源汽車的成長邏輯已經轉變為全球邏輯,行業“鯰魚”效應將越發明顯,供給改善將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性價比。根據EV Sales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車中,特斯拉Model 3以30萬輛的銷量新高度奪得熱銷車型第一名,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分別以銷售23萬輛、16萬輛的成績分列第二和第三。從車企排名來看,除特斯拉強勢登頂外,寶馬、大眾等外資品牌電動化轉型成果也引發市場關注,這將給中國新能源車企未來擴大市場份額帶來壓力。
盡管中國新能源車企面臨補貼即將退出和競爭白熱化等壓力,但中國既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同時也對本地車企給予了較大的資金和政策支持。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步控制,在2020年補貼退坡幅度大概率放緩的背景下,預計3.4季度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會顯著提升,而歐洲疫情的大爆發,也會為中國車企爭取少量喘息時間,降低寶馬、大眾等德系品牌新能源產品投放對國內品牌的影響,這次肺炎在歐美大陸的傳播,也可能是中國汽車品牌產業鏈調整、技術革新突圍的一次機會。
總結:
2020年已經過去了將近三分之一,對于新能源汽車廠商來說,先活下去!
我們期待2020年,政府的新政策能夠落到實處,做好新能源汽車的基礎建設,讓車企和用戶真正收益。同時也期待新能源車企把握住疫情在世界范圍傳播所帶來的時間窗口,加緊電池、車聯網等技術研發和產業鏈布局,在車型設計上能夠真正回歸到用戶的剛性需求,將科技配置轉換成良好的用戶體驗,向世界展示中國汽車品牌實力與自信。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