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崛起為電動汽車出口大國
參考消息網6月7日報道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月2日報道,特斯拉上海工廠2019年投產,這對于電動汽車和海外汽車制造商來說是一個突破:首家外商獨資整車制造企業落戶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
報道稱,特斯拉此舉也標志著一個更大的趨勢已經開啟,這一趨勢可能改變全球制造業結構,給歐洲帶來新一波去工業化浪潮,并引發堪比上世紀80年代的貿易緊張局勢。這一趨勢就是中國作為汽車出口大國的崛起。

報道稱,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的數據顯示,中國的汽車出口數量正突飛猛進,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電動車,大多銷往歐洲。幾年前,中國的電動汽車出口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到了2021年,中國出口了約50萬輛電動汽車,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僅次于德國。隨著汽車市場逐漸電動化,歐洲可能很快就會發現自己在汽車領域將迎來對中國的貿易逆差。

報道稱,市場結構將出現戲劇性的變化:歐洲和日本現在從中國購買消費品,并向中國出口豪華汽車或關鍵零部件。與此同時,運抵歐洲的中國電動汽車上的車標不一定能表明其產地,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產自上海的特斯拉;其他品牌包括達契亞、極星和寶馬。
另據瑞士《觀察報》網站6月5日報道,汽車世界正在經歷一場電氣革命。去年全球新車總銷售量僅增長約3%,但同一時期的電動汽車銷售量卻增長了約108%。麥肯錫咨詢公司的分析師帕特里克·紹富斯認為,這一發展也意味著,在供應鏈緊張和半導體短缺的時代,汽車制造商將電動汽車的生產與銷售放到了優先地位。
報道稱,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承諾到2025年讓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歐盟也提出方案,希望到2035年將不再有新的燃油車注冊。

報道稱,在電動汽車領域,歐洲與中國目前正同步引領潮流。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300萬輛,排名全球第一。歐洲電動汽車銷量占比約為20%,在比例上遙遙領先。有趣的是,在很多國家,純電動汽車的銷量目前已經超過了插電混合動力車。隨著插電混合動力車的購買補貼即將被廢除,這一趨勢還會繼續強化。
(責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