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努力的結果:比亞迪的電動汽車,一汽豐田造
突然發現在市場上有不少的人對豐田全新的 bZ 純電動車有誤解,比如以為都是比亞迪的技術,甚至說是比亞迪制造的,實際上豐田在 bZ 純電動汽車是打造了一個全球聯盟。
作為豐田全新的純電動品牌,基于 e-TNGA 純電架構打造的 bZ 品牌,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部分:
一部分是與斯巴魯合作開發的純電 SUV 產品,首款車型就是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即將正式上市的純電中型 SUV bZ4X,斯巴魯品牌的車型則叫做 Solterra。
另一部分是轎車產品,目前豐田與比亞迪合作的首款車型就是轎車,采用比亞迪的純電 e 平臺,由比亞迪研發,納入豐田品牌,由豐田制造。
概念車 bZ SDN 就是這一款純電轎車的原型,可以簡單理解為純電版的卡羅拉或者換殼的秦 PLUS EV。

廣汽埃安的純電轎車 AION S 確實導入了廣汽豐田,但依舊懸掛廣汽的 G 字車標,被命名為廣汽豐田 iA5,僅僅在廣汽豐田完成裝配和檢測部分工序。
只是,當比亞迪、廣汽和豐田攪在一起,這起碼就是面子大過天的爭奪,而不僅僅是車型、技術和市場了。

從現實考慮,豐田純電車型的規劃產量并不大,而且目前更多的是應對雙積分需求,并投放到網約車等運營市場。
既然廣汽豐田已經有純電轎車 iA5,甚至廣汽集團有豐富的純電動汽車資源,在廣汽豐田導入比亞迪電動技術的純電車型,簡直就是一件面子掛不住的事情。
當然,這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比起廣汽集團的純電技術,豐田更加信得過比亞迪,又或者是后者全面自研的電動技術可以與豐田實現更大的優勢互補?

如今我們要買一輛汽車,自主品牌集體向上,汽車快速電動化和智能化,究竟是電動還是燃油,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相互之間的差距已經不再那么地明顯,很容易就讓人選擇困難癥發作。
作為銷量增長排名前列的比亞迪、特斯拉和豐田,他們都是當下的流量明星,不一定是最終的選擇,卻是一個不會錯的選擇。
所以也就難怪為什么很多朋友會錯以為豐田的電動汽車是比亞迪造的。

豐田的電動汽車戰略是在全球市場打造聯盟,覆蓋零部件、整車平臺和動力技術,甚至夸張來說就是拿來主義。
在中國市場,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已經搭載在豐田 bZ4X,海外市場采用的是松下品牌;在全球市場,bZ4X 的兄弟車型——斯巴魯 SOLTERRA 很快也將正式上市。
作為豐田電動車最優先的市場,豐田與比亞迪合作的首款純電 bZ 轎車年內也會正式亮相。在豐田 bZ 家族外觀設計之外,或許將是全套比亞迪的電動汽車技術。
于是,在中國市場上,豐田已經擁有了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這兩大全球電動汽車產業巨頭的助力。

或許是豐田骨子里對電動汽車的不信任,又或者說豐田對電動汽車普及過程中會遇到的困難極其了解,于是,豐田對 bZ4X 的雙車戰略作了修正,兩家合資車企采用同樣的命名和造型,共同推高這個新生市場的規模體量。
這畢竟是豐田面向全球開發的車型,導入兩大合資車企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一汽集團已經與比亞迪在刀片電池達成了合資合作,而一汽集團目前也沒有拿得出手的純電動汽車資源可以反向輸出給一汽豐田,所以一汽豐田投產比亞迪技術的 bZ 純電轎車,也是沒有選擇中的選擇。
對于廣汽集團而言,雖然與比亞迪還沒有正式交鋒,廣汽埃安翻倍式增長也讓人看到廣汽集團在純電動汽車市場的野心,它不會放過任何機會來快速提升自己的規模體量,于是導入比亞迪技術成為一件可能性極低的事情。
以前我們說落后就會挨打,對于一汽豐田導入比亞迪電動技術的純電車型這件事,雖說是自主車企之間難得的合作,但對于廣汽集團而言,它已經有足夠的底氣向豐田說不,這難道不是自主車企強大的一個明顯的標志嗎?
比亞迪的強大吸引來了豐田的合作,而廣汽集團的強大卻可以更加自由地選擇自己的車型和發展方向,至于一汽豐田,或許應該想想自己是否就只能做一家制造工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