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中國電動汽車崛起,印度該如何

印度“今日印度制造業”網站8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如何稱雄全球電動汽車競賽及其對印度的意義 全球電動汽車市場正經歷重大變革,中國處于最前沿。中國曾是汽車行業的新手,如今已成電動汽車領域的強國,超越老牌巨頭為未來交通方式樹立新標桿。這種崛起不僅與數字有關,還與中國企業的戰略意圖、創新和龐大運營規模有關。當我們目睹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飛速崛起時,當務之急是審視這對其他全球參與者尤其是對印度電動汽車制造商的影響。
中國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崛起并非一夜之間形成的,而是幾十年戰略規劃、大規模投資和政府支持的結果。比亞迪、蔚來和小鵬等已成為中國乃至全球家喻戶曉的品牌,對特斯拉等老品牌的主導地位構成挑戰。中國成功背后的一大推動力是政府對電動汽車行業始終如一的重視。中國政府對該行業大舉投入,提供激勵措施,并推廣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這種支持使中企能迅速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并實現規模經濟,這是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此外,中國在電池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使其電動汽車產業具有顯著優勢,令中國制造商能保持低成本,并確保關鍵部件的穩定供應。
中國電動汽車品牌正積極拓展全球市場。例如,比亞迪已成全球銷量最大的純電動汽車制造商,正把目光投向歐洲、北美和新興市場。蔚來和小鵬也在進軍歐洲市場,利用技術實力和有競爭力的價格吸引重視環保的當地消費者。強大的供應鏈、先進的技術和對消費者偏好的深刻理解,是中國電動汽車全球拓展的后盾。
中國制造商不僅提供電動汽車還提供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汽車,以吸引懂技術的全球受眾。人工智能、物聯網和5G連接等尖端技術的整合成為中國電動汽車的標志,使其有別于西方同類產品。此外,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善于將產品本地化,以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例如,他們為東南亞和非洲開發了更小、更經濟實惠的車型。這種靈活性和以客戶為中心的做法幫助中國品牌在西方車企以前占據主導地位的市場站穩腳跟。印度是世界最大汽車市場之一,但在擁抱電動汽車革命方面進展緩慢。盡管印度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相關目標,但現實情況更為復雜。缺乏充電基礎設施、高昂的前期成本、有限的消費者意識,阻礙了印度電動汽車市場發展。塔塔汽車公司等印度車企在本土市場取得長足進步,但在與中國同行的競爭中面臨巨大挑戰。
中國企業的經營規模和速度使其擁有難以匹敵的優勢。此外,中國公司在電池供應鏈中占據主導地位,這意味著印度廠家嚴重依賴中國進口,從而導致成本增加,競爭力下降。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印度電動汽車品牌已出局。相反,中國電動汽車品牌的崛起給印度制造商帶來了嚴峻挑戰,也提供了寶貴經驗。中國在電動汽車市場的成功證明了規模、創新和政府支持的重要性。印度車企可從中汲取經驗,規劃自己的成功之路。(作者Sujatha Vishnuraj,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