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山海間的古剎與孤島
- 活動主題:臺州:山海間的古剎與孤島
- 活動時間: 到
- 報名截止:
- 集合地點:
- 聯(lián)系人:
- 聯(lián)系方式:
- 預計花費:元
- 人數(shù)限制:限人,還有個名額
- 車型:
- 分類:
- 裸車價: 萬元
- 購于:
- 油耗: L/100km
- 購車地點: -
- 當前里程: 公里
- 養(yǎng)車費用: 元/月
- 綜合評分:
滿意:
不滿意:
臺州位于寧波與溫州之間,是一個典型的“弱市強縣”型城市,沒有所謂的城市中心。盡管大臺州的行政格局日益明晰,但椒江、黃巖、路橋、臨海、溫嶺、玉環(huán)、天臺、仙居、三門九個小城仍沿用過去的名字,獨自發(fā)展,各地的方言、風俗、飲食習慣也不盡相同。

臺州界內(nèi)的大鹿島,一個多為礁石和懸壁的東海小島,孤懸在煙波浩瀚的東海,目前是國家4A級旅游景點。本文均為 丁海笑 圖
被山隔水阻的自然環(huán)境造就了臺州各地分治的傳統(tǒng)。西北山脈眾多,東南河川縱橫,大雷山自西向東北蜿蜒,括蒼山從南展布各縣,北部有天臺山聳立。除了七零八散的陸域,臺州還有8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幾乎等于整個浙江省的陸地面積。
745 公里的綿延海岸, 691個近海的大小島嶼,我們所能到達的僅是零星幾個小島,其中不乏一些無居民島,已經(jīng)足夠讓你體驗東海的荒蕪和煙波浩渺了。
如果擔心聽不懂當?shù)氐膮钦Z方言,沒關系,其實,就連臺州人之間可能也無法交流。臺州的吳語非南非北,自成一派,當年傳教士在臺州傳教的時候,本打算用寧波話傳播福音,結果發(fā)現(xiàn)意思大不相同,就用臨海話重新翻譯了《圣經(jīng)》,便于傳教。
盡管沒有統(tǒng)一標準的臺州人,但臺州人大體上也有些共性,比如以稻米為主食,沿海吃魚蝦,山地食番薯,把干菜叫“菜干”,鍋巴叫“飯焦”,雞蛋叫“雞子”,小吃上以“羹”、“糕”、“餅”、“筒”、“卷”居多。但如果將這些共性放之浙江全省,也不算孤例。
臺州人外冷內(nèi)熱。外貌上,這個區(qū)域的人棱角分明,有著江南人少有的立體感。性格上,臺州人則有著山地人民的剛烈,猛士繁出,歷史上有臨死不易主的方孝孺、愛國抗日的陸蠡、剛烈執(zhí)著的柔石,就連國民黨留守大陸 的最后一隅也在臺州的大陳島。
魯迅筆下的硬朗、頑強的“臺州式硬氣”,又“頗有點迂”,仍然被這個區(qū)域的人保留著。
臨水而建臺州府
“臨海”并不臨海,老城沿著靈江,更像是一座山城,城墻踞山而踞,到朝天門后傍江而筑。兩千多年的建城史使得臨海成為國內(nèi)還活著的最大古城之一,它的新老城分割明顯,如果步入老城,會有種時空斷代的感覺。
從三國時期起,臨海就一直是臺州的治所,城址只有大小之別,從未出現(xiàn)過地理位置上的變遷,直到1994年,市政府駐地才搬遷到了沿海的椒江。自從臺州的政治、經(jīng)濟中心轉移至椒江后,臨海人就以文化中心自居,又因為地形原因,整座臺州古城被近乎完美的保留了下來。
臺州府城墻是現(xiàn)在被稱為“江南長城”的景區(qū),一面沿北固山,一面臨靈江,環(huán)抱著臺州府城。
和許多臨水而建的城墻一樣,府城墻既用于軍事防御,又可防洪。城墻采取了多種防洪措施,在城門外側設有防洪閘槽,城墻西段的馬面迎水面做成圓弧形,以減少江水沖擊,西南城墻外側固以捍城、內(nèi)側加筑護城等。元代統(tǒng)治者下令拆毀各地城墻時,也保留了臺州府城墻作為防洪需要。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也有一座叫做阿姆斯特丹的城市有過相似的處境。

臺州府城墻
臺州府城墻始建于東晉末年。唐代的臨海城拓展為大城,北宋的臺州府城得到進一步擴大,分外城與子城,形成“城報城”的結構,子城內(nèi)是過去府屬衙門的駐地,城墻設九門,包括外城的鎮(zhèn)寧門、興善門、豐泰門、括蒼門、崇和門、靖越門、朝天門和子城的順正門、延慶門。現(xiàn)在城墻的磚體是明朝所制,在戚繼光領導的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建筑學家羅哲文認為它是中國北方明長城的“藍本”。傍晚時分,許多居民從攬勝門入,由百步峻爬上白云樓,沿長城漫步,看靈江上的波光燈影,懷想臺州府當年的榮韻。
古城內(nèi)仍有許多古街舊巷,如紫陽街、巾山四塔、文廟、太平天國臺門、龍興寺等。現(xiàn)存的鼓樓是民國四年(1915)大火后重建的,攢尖角玻璃樘窗,西洋建筑風格,在傳統(tǒng)的鼓樓建筑中并不多見。鼓樓下,小攤販與三輪車夫并行不悖。
南北走向的紫陽街,全長1080米,還保留著唐宋里坊的格局,因為街道太長,不同街區(qū)可以用防火墻來劃分——悟真坊、奉仙坊、迎仙坊、清河坊、永靖坊,等等。木雕、灰雕、石雕藏于這座城市的街頭巷尾,青磚黑瓦、雕梁畫棟的臺門隨處可見。
面對這座龐大的古街區(qū),手機導航幾乎失去功能,跟隨直覺往往更能找到準確方向。

天臺山國清寺附近的農(nóng)田和僧人

國清寺
獨上天臺問寒山
臺州的“臺”就是指的北部的天臺山,“臺”專指地名、山名,讀一聲。天臺山有理由被列入“一生必去的地方”,它是天臺宗的發(fā)祥地、日韓天臺宗的祖庭,徐霞客曾經(jīng)三次游歷,還是濟公和尚出家的地方。
山下的國清寺始建于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有著遒勁盤旋的隋朝梅花、楠木雕刻的元代羅漢、青銅鑄造的明釋迦牟尼、漢白玉的清代石獅,就連山坡上一路散開的石凳石桌也頗有古意。國清寺迎門墻上書著“隋代古剎”,題字人將“隋”寫作“陏”,舍去字里面的“工”字,別有深意,據(jù)說暗指“文革”時國清寺被改為蠟燭工廠。
寺內(nèi)一座小殿叫做三賢殿,這里沒什么香客,頗為寂靜,前院方井中養(yǎng)著池魚,殿內(nèi)垂燈晃蕩。三賢殿供著寒山、豐干、拾得三位詩僧,其中寒山子的名氣最大,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出生于西安,生卒年不詳,早年科舉屢試不中,又性格孤僻,喜歡獨行,雅好游歷,遁入空門后,隱居于天臺,做了個廚子。
寒山子活了一百多歲,生前名氣并不大。他總是以瘋瘋癲癲的形象出現(xiàn),頭戴樹皮帽,足登破木屐,行為怪誕,時而自語,時而狂笑,時而謾罵。
寒山子有個好友叫做拾得,有天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回答:“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子不僅影響了日本俳句詩人,還被美國“垮掉的一代”奉為鼻祖,為世界在路上的一代青年人指路。凱魯亞克將他的《達摩流浪者》“獻給寒山子”,查爾斯·弗雷澤《冷山》的扉頁上就是寒山的一句詩——“人問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我們常說中國人不怎么旅行、在路上是西方文化云云。但其實,傳統(tǒng)只是被我們拋下了,反而被西方青年撿了起來。

一艘駛向大鹿島的船
大鹿島
浙江大鹿島,一個距陸地四海里的無人島,島上沒有郵局和自動取款機,更無夜生活,甚至手機信號也不穩(wěn)定,經(jīng)常搜不到。
你可以充分感受孤島,享受寂靜的日出、日落、潮聲與星光,這里是拍攝阿加莎·克里斯《無人生還》的理想取景地。
大鹿島位于臺州南端的玉環(huán)市(2017年撤縣設市),這里和北部的天臺、臨海感覺像兩個地方,也比不上臺州另一座大陳島有名,那里曾是國民黨留守東海島嶼的最后堡壘。
大鹿島由大鹿山、小鹿山組成,和東海中的許多島嶼一樣,島上多為礁石和懸壁。我登島那日只有四名游客,踏上一艘叫做“蘇泊爾號”的小船,駛往大鹿島,船剛靠岸,兩名年輕人聽說沒船了,便直接隨船返航。

大鹿島上的嶙峋礁石和海浪
島上唯有一個鹿島山莊。我準備花兩小時環(huán)島一圈,踩著嶙峋礁石上的石階,兩側林木都是1963年的知識青年們種下的,是他們完成了人類首次對大鹿島的大規(guī)模物種遷徙。崖壁上有很多山羊,隸屬鹿島山莊,它們可能就是你的晚餐。
走了一小時,隱約聽到人聲,有些激動地迎了過去,把說話的兩人嚇了一跳。她們問我是干嘛的,我說旅游,我問她們,說是鹿島山莊的員工,每日晚飯后環(huán)島一周是島上唯一的娛樂。我看看表,才四點過。沒多久,你就可以見完島上所有的人,他們是鹿島山莊的廚師、前臺、清潔工還有幾個送客回去的私船船夫。
夜晚,島上沒有燈光,只能遠眺,隔岸輝煌的燈火。
(圖片來源于澎湃新聞及網(wǎng)絡)
單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