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溪印象:一種靜怡,一種舒適,一種古色古香的溫存
- 車型:
- 分類:
- 裸車價: 萬元
- 購于:
- 油耗: L/100km
- 購車地點: -
- 當前里程: 公里
- 養車費用: 元/月
- 綜合評分:
滿意:
不滿意:
久慕船溪兩大景觀:一是向家村放馬山對面的道教圣地玉華洞;一是京昆古道之辰溪段船溪驛站。
玉華洞
船溪玉華洞曾經被誤認為玉皇洞,我問過本地村民,說以前向省里申報文化遺產時,以玉皇洞申報沒有通過,說歷史記載的是玉華洞。玉華是什么意思呢?上了年紀的讀過《女書》的辰溪女人都知道,玉華的讀音是玉和,女媧的意思。玉華洞供奉的神像有女媧,即洞婆或叫儺母,儺是我,母是祖婆,辰溪傳說故事說我們都是女媧的后人。玉華洞還供奉雷神,伏羲,女媧伏羲是兄妹,又是夫妻,其父是雷神,而玉華洞都供奉著。因為上古洪荒,只好兄妹開親,女媧也因此感到羞愧,用紅布遮羞,因此,洞公洞婆在玉華洞神像頭上是披著紅布的,所以玉華洞最初是祭祀祖先的宗教場所,女媧功不可沒。據此,船溪玉皇洞本名叫玉華洞是不會錯的。
仲夏周末,喜與辰溪詩協同仁如愿成行。從縣城沿S223 省道北行約20公里,在<寒溪垂釣中心>指示牌處右拐,朝向家村東行1公里,進入村部樓,迎面便是玉華洞山峰。 站在山峰前,直覺告訴我:這不正是古籍中的“三危”之山嗎?玉華洞懸掛在棗子沖突兀的峭壁之中,其上有三個小山頭成直線排列,形似屋脊上三個神俑,高聳入云。高則危,“危”是會意字,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間是山崖,下面腿骨節形,本義是人站在山崖上而感到畏懼,表示很高,作名詞用時,引申為“屋脊”。所以從外觀上看像是三個“危”字。 古書有云“山名三危,青鳥所憩,往來昆侖,王母是隸,穆王西征,旋軫斯地”。據辰溪知名地方文化研究者謝伯勝父女考證:“昆侖”為辰溪大酉山。昆侖之墟是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瑤池邂逅朝夕相守的春宮。周穆王死后葬昆侖,是為辰陵,因此辰溪于西漢最初設縣,名曰辰陵是緣此故,后改名為辰陽,隋朝正式定名為辰溪。 古人修道,多隱于洞天福地,上古堯舜時善卷從枉渚歸隱到大酉洞修煉,足跡遍及五溪各大洞天福地的修道場所,被尊為五溪修道人的祖師,也是中華的德祖。在玉華洞大雄寶殿三尊佛像后面,供奉有一尊神像,長老頭人李玉花向我們介紹這是祖師菩薩,其實就是善卷。 戰國七雄爭霸天下,屈原真誠為楚,卻受奸佞小人排擠而招放流,政治上失意之時,朝發枉渚,夕宿辰陽,就是追蹤善卷的足跡,這才有了他的詩文中對“三危”的覓尋和膜拜。 青鳥棲三危,為王母臣下,往來昆侖,常伴王母左右,說明三危到昆侖應是距離不遠。 綜上所述,玉華山其距、其形、其洞正好符合,可以肯定,這就是屈原筆下和古跡中提到的“三危”之山。也正因為善卷、王母、青鳥、屈原的緊密關聯的緣故,大酉妙華洞和船溪玉華洞自古被合稱為華妙洞天。 玉華洞是我縣道教圣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百級石階直達廟觀,石徑通幽處涼風習習,茂林修竹下洞泉潺潺。紫氣縈霄引百鳥朝鳳,香爐化紙催虔客求簽。環境清雅,風景秀麗,洞內鐘乳千嬌百媚、石筍含苞待放,玉柱達靈虛,云海通蓬萊。洞門云鎖三冬暖,石室風生九夏寒。凌霄殿上黃庭誦,紫竹林中經牘殘。 我們一行20人,燒香拜佛,游洞探奇,了解玉華洞的由來和傳奇。主人向我們都做了詳細介紹。玉華洞與大酉洞合稱華妙洞天,在全國被列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二十六洞。唐時玄奘大師西游,取回佛經,儒釋道開始結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雍正年間佛教進入五溪,此后佛道共存,互參互習,香火鼎盛。后因多種原因幾毀幾建。現存廟觀是2012年復修的。頭人李玉花還講述了她的一些傳奇故事,時而酸淚潸然,時而情緒激昂。從她的故事中聽出,她對佛的追求是執著的,佛在她的身上也是很靈驗的,與其說香客絡繹不絕的為佛而來,不如說是因她而來,因為她就是現實中佛。 旁人還介紹了文革時的怪事,洞門垮塌,一石筍巨柱也倒下了,卻在一夜之間又自己立起來了,人力是根本做不到的。破四舊,毀神廟,一干部用繩索將菩薩拉出廟外,第二天就報應上身,他的兒子無緣無故的上吊死了。我也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杜撰,但善男信女卻深信不疑。如今每當舉行廟會時,由李玉花主持的法事,信者云集,一場廟會下來,捐贈的款項達10萬元左右,基本用于廟觀的擴建與塑像的添置。 玉華洞分道觀、城隍廟、靈官廟和佛寺及洞神五處神祗,按前道中佛后主順序排列。 道觀最大,供奉三清天尊,即鴻鈞老祖的三大弟子,元始天尊位中,為三清之首,居35重天玉清境清微天,手執混元珠,掌闡教;靈寶天尊位左,居34重天上清境禹馀天,手持玉如意,掌截教;道德天尊位右,花白長胡須,即太上老君,居33重天太清境大赤天,執著太極圖,掌人教。 佛寺的大雄寶殿最豪華,佛堂正中是三尊大佛,位中是釋迦摩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位左是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位右是藥師王佛,主管東方琉璃光世界。佛堂兩邊分別有觀音菩薩、送子觀音、地藏王菩薩、錢來菩薩、四大天王、十八羅漢、彌勒佛、韋陀菩薩等。 大雄寶殿后的洞壁前供奉的是祖師菩薩(德祖善卷)、洞公洞婆(儺爺儺母即伏羲女媧)、龍王(雷神即伏羲女媧的父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洞不在深有道則靈。這正是“八百里星輝照印洞鏡精微;五千年道藏玉成華夏文明。”“蕊珠再現玉玄宗風今又闡;福地重開真宇祖室早增光。” 兩個小時的采風,結束了玉華洞之行。口占一律《辰溪詩協游玉華洞》以作洞天結尾:“處夏詩朋去采風,龍船峭壁有方蓬。有緣懸圃高低拜,因夢三危上下窮。青鳥常鳴王母殿,神仙大隱洞天宮。也同賢圣追明德,雅韻文心映竹叢”。

單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