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愛哪款蟹?
- 車型:
- 分類:
- 裸車價: 萬元
- 購于:
- 油耗: L/100km
- 購車地點: -
- 當前里程: 公里
- 養車費用: 元/月
- 綜合評分:
滿意:
不滿意:
大閘蟹、青蟹、梭子蟹三雄爭霸?坐看吃蟹界的金秋鏖戰!
金秋十月,全國人民不約而同地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吃螃蟹。
要問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估摸著大家不一定知道。
可要說到哪里的螃蟹好吃,那就真的是“各花入各眼”,每個人可能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有說大閘蟹,有說梭子蟹,有說青蟹;更別說這些品種還能分得更細點。
今天就為你細細道來,這螃蟹美味的玄妙。
大閘蟹:蟹中鮮香甘美

每年到了秋天的時候,許多老饕就會開始想盡各種方法,去尋找地道的大閘蟹。
按照民國時候施今墨的那個著名的“螃蟹階級論”:一等湖蟹;二等江蟹;三等河蟹;四等溪蟹,五等溝蟹,六等海蟹。其實前四等指的是同一類螃蟹——中華絨螯蟹,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大閘蟹了(大閘蟹的學名就是中華絨螯蟹)。
而大閘蟹中,最有名的倒要數蘇州陽澄湖蟹和無錫太湖蟹。
而關于這兩者究竟誰更好吃也一直是眾說紛紜,每一派都有不同的支持者。這里就交由大家自由發揮,僅和大家一起去探討一下美味。

陽澄湖大閘蟹
據蘇州原住民說,陽澄湖名氣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陽澄湖是海水與淡水在長江交匯所遇到的第一個淡水湖泊,而且滿足螃蟹生長環境的各種需要,所以螃蟹們回遷的時候就懶得再往太湖走了。所以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陽澄湖的蟹是最多的,家家戶戶都是撈蟹好手。
而陽澄湖大閘蟹吃完以后味道回甘,手掌聞不到腥氣,蟹黃顏色明亮,拿出筷子往里一挑,蟹黃松散香濃,粉酥油黏,大呼過癮。

太湖大閘蟹
太湖大閘蟹也著實不凡,作為國內第一個大閘蟹質量安全示范區,身出名門的太湖蟹就更不是其它螃蟹能比的。
眼下接近10月,大閘蟹已經長成了大家想要的“膏多且粘嘴”的樣子,不少“饕餮客”更是不遠千里外跑來太湖。

眾所周知,螃蟹要長得好,環境潔凈和“開葷”必不可少,太湖水底有豐富的水草、螺絲和貝類就成了太湖蟹最好的日常用餐,每天都有吃不完的鮮味,這樣的環境,太湖蟹怎么會不黃足膏多,肉質緊實?
梭子蟹:沿海地區人民的心頭好

聊到大閘蟹(中華絨螯蟹),相信有不少沿海地區的朋友就會出來反駁:
“明明是我們XX這的梭子蟹最好吃!”
這里勿論是否有家鄉味道的加成,但是據知行攝旅行所知,就是這“個頭大如‘赤玉盤’,打開后滿滿的‘半殼含黃’,兩個大鉗子也全是雪白的蟹肉,兩螯斫雪蘇東坡《老饕賦》”的梭子蟹,打開了不少人吃螃蟹的大門。
PS:大概是因為分布廣的原因吧.而且梭子蟹的最佳食用時段還特別長,從8月到11月都是梭子蟹的最佳食用時期。
這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有舟山梭子蟹和寧波紅膏熗蟹。

舟山梭子蟹
說起梭子蟹,舟山梭子蟹是不得不提的一筆。
作為我國梭子蟹的主要產地,舟山漁場優越的生長環境,給舟山蟹提供了充足的餌料,所以舟山蟹多為脂膏肥滿、個大味鮮的大蟹。
舟山蟹肉質瓷實,有一股濃厚的來自海味的鮮美。而且不同于大閘蟹主要吃蟹膏,故多為清蒸或灼煮的做法,梭子蟹能夠滿足更多人對蟹的創作——清蒸、姜蔥炒、蛋黃焗、熬粥甚至直接生腌,味道都足以打動不少吃蟹客的味蕾,大聲贊嘆~

寧波紅膏熗蟹
前面說的梭子蟹適合多種烹飪方式,而要吃到更原始的梭子蟹味道,那非生腌莫屬。中國有兩個地方將生腌蟹做出水平,一是寧波,二是潮汕。
而紅膏熗蟹說來也不復雜,在寧波不少老一輩都會做,但是做法各不一樣。

比較普遍的就是選用帶有紅膏的梭子蟹,以水鹽按照比例配置腌水,還有人會倒入些許白酒,將洗凈后的梭子蟹放入腌水中,封蓋等待15個小時,梭子蟹就腌制成熟了。
美味的紅膏熗蟹,那是吃不出生蟹的腥味,蟹肉剔透,蟹膏艷紅、鮮咸滑嫩,口味不咸不淡,滿腦子只剩下”鮮“。
青蟹:南海海域螃蟹的無冕之王

青蟹在我國各地分布而言,絕大多數都分布在南海附近,所以南海海域可以說是青蟹的”老巢“。
在這么多蟹種當中,青蟹可謂是極其特殊的存在——一只青蟹從幼體長成成年蟹,要經過10多次的蛻殼,而蛻殼時期的青蟹,很容易被其余水生物攻擊。
所以人們把不同形態的青蟹,做成不同的美食。水蟹、肉蟹、膏蟹、奄仔蟹、重皮蟹、黃油蟹等等,而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廣州的奄仔蟹。

奄仔蟹
在江南的大閘蟹讓人趨之若鶩,東海的梭子蟹讓人紛至沓來的時候,號稱”食在廣州“的廣州人卻笑而不語,他們有自己的心頭好——奄仔蟹。奄仔蟹,指的是已經成熟、但尚未交配的母肉蟹。
在嶺南老饕的眼中,它的美味度更遠勝大閘蟹,肉似軟玉,嫩滑甜鮮。而奄仔蟹最好吃的地方,不僅僅在于它的蟹肉濃鮮甜美有蟹味,還在于它的蟹膏。

她的蟹膏不似大閘蟹膏那么硬,而是像黃油蟹般半流質,如同流沙咸蛋黃,卻又比咸蛋黃要香滑細膩,所以它也被香港食家昵稱為“平民版黃油蟹”。
而對于奄仔蟹,最好吃的做法,當然是原只清蒸,品嘗奄仔蟹的原汁原味啦~
(圖片來源于知行攝旅行)
單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