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趕再加速 1.5分鐘下線一輛東風商用車
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全價值鏈發力追趕“疫”失春光,本部整車日產量突破720輛
東風天錦駛下生產線 記者 劉鴻飛/攝
(記者 江唯唯 特約記者 寇華鑫 付瓊)在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車身廠,每2.75分鐘,就有1臺駕駛室下線;
在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動力總成事業部,每3分鐘,就有一臺龍擎發動機和變速箱面世;
在東風德納車橋十堰工廠,每2分鐘,就有5根車橋總成產出;
在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車輛工廠,平均每1.5分鐘,就有1輛東風商用車下線;
在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車輛交付中心,平均每2分鐘,就有3輛東風卡車駛向祖國各地……
這不只是數字,更是沖鋒;這不只是角力,更是勇毅;這不只是堅守,更是使命。
“為了我們的生存與發展,為了全體員工的福祉,為了不被對手打敗、不被市場淘汰,我們必須保持全年目標不動搖。”4月7日,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王強在致員工信中如是說。
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身處疫情風暴中心的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慎終如始抓疫情防控,全力以赴抓復工復產。本部單日整車產量不斷超越——22輛、50輛、104輛、221輛、309輛、540輛、650輛、720輛。東風商用車用實力、速度、行動踐行追趕超越的進行曲。
日產720輛,把時間搶回來
日產720輛,對于整合成立后的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車輛工廠來說,是一個極具挑戰的目標。
4月1日6:50,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車輛工廠生產管理科管理員杜勇早早來到工廠,開啟新一天的工作:“今天工廠排產720輛,我們每個員工都在為這一刻準備著。”
疫情當下,想要實現達產達效,就必須有針對性地精準施策,打通“堵點”、補上“斷點”。
“最近啟動了8對8生產模式,基本上只有中午40分鐘的吃飯時間可以休息一下。”裝配三車間主任田林說,“但是,生產任務是剛性的,營銷戰士們在前線,我們后方補給必須能跟上。”
早在封城期間,車輛工廠就進行了跨職能協同,制定了產能提升推進計劃和三個階段的拉練計劃,對線速、不同車型的車架間距等進行調整。車間進行跨班組工藝調整,班組優化作業編程,提升員工的作業習熟度,將內部開動率拉到最大值。
“我們班負責的作業距離有70米,涉及到32個崗位,其中包含了后橋分裝、上線等多個工藝復雜、操作難度大的崗位。幾輪優化后,崗位減少到了28個,生產操作更加流暢。我們也更新了8份作業指導書,許多瓶頸作業得到解決。”裝配三車間二班班長何衛明說。
“我們是有備而來!”裝配一車間主任張來軍面對不斷提升的產能計劃,顯得很淡定。車間加快了新員工培訓,在保證老線(一線)生產節拍的情況下,從三月下旬開始在十線(新線)進行小批次生產拉練。針對生產中的工藝、設備問題及時提交工廠相關部門解決,并提前做好生產車型的工藝編程,在試生產中不斷完善。
“讓交車再快一點!”東風商用車技術中心集結團隊,每天針對現場情況進行技術支援。每天召開重點車型風險梳理及對策會,各車型總師和相關車型、系統的科長、工程師共同參會,提前對即將排產的重點車型進行問題排查和對策商討。對策文件要在24小時內發出,責任人要追蹤對策在制造系統的落實。
“下階段,工廠將繼續通過產能拉練,進一步提升JPMH(單位小時人均產出),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東風商用車車輛工廠生產科科長牛勇說。
拿出非常干勁,把損失奪回來
“我們廣大一線員工甘愿奉獻,截至今天,為完成生產任務,生產線連續高效運行39天,經常會因為諸多問題造成加班延點,甚至連續‘東方紅’!你們的辛苦付出,我們的客戶會感受到,東風商用車會記得。”王強在致員工信中說道。
時不我待,面對當前高產挑戰,東風商用車人倍加珍惜,拿出非常干勁,貢獻非常力量。
早晨提前一個半小時、中午不放棄一個半小時,白班保證10小時以上滿負荷生產,夜班提前半小時召開班前會、進行當班生產準備,中間輪流用餐生產不停線,晚上連班到凌晨6時30分……在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車身廠沖壓一車間,全體員工加快了追趕的步伐。
與此同時,他們綜合參考模具高差進行生產計劃編排優化,減少因壓機封閉高度調節而造成生產線停滯。生產班組提前進行模具更換準備,實現雙工作臺聯動,形成時間無縫對接。3月,沖壓一車間創造了沖壓自動線日產9000件的紀錄。
在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動力總成事業部機加五車間,員工們以“快”和“新”積極應對,保質保量達成日交付任務——快,挖掘生產效率的方法和流程問題點,迅速改善并對問題點快速追蹤;新,不斷提升員工操作技能,推行《王志輝快速換刀法》,縮短換刀時間,使生產更順利、更合理。
在東風鍛造有限公司鑄造一廠清理車間,黨員李軍剛剛完成白班近200件缸蓋的入庫任務,還沒有來得及休息,又自愿報名夜班的支援工作。吊件、上料、安裝工具,哪里需要人手,他就及時頂上去。“現在車間復工復產節奏快,生產發交任務重,黨員在關鍵時期就要發揮硬核力量,要沖鋒打頭陣!”李軍說。
咬定青山不放松,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后市場事業部定下了目標——眾志成城,群策群力,用9個月搶回12個月的經營任務,奪回因疫情造成的損失,確保全年目標的達成。面對已經到來的后市場銷售旺季,后市場事業部員工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創新手段,推進點對點組合服務商品推廣、網上商城功能優化等,線上線下齊發力,助力整車銷售,提高配件銷量,提升客戶粘度,快速提升銷售規模和滲透率。
在營銷最前線,將士們每分每秒搶抓機遇,將東風卡車輸送到市場。市場與營銷領域北部戰區遼寧商代處經理彭建斌就是其中一員猛將。
從2月中旬返回到工作駐地沈陽,彭建斌已經復工50余天。彭建斌說:“2月21日,遼寧區域東風銷售服務網絡所有管理層及中層就已經全部到崗,我們有信心打贏雙線戰役。”這段時間,他和團隊成員多次深入營銷網絡,協同經銷商共同解決抗疫復工中的困難。創新開展線上營銷,從2月1日至3月20日,東風商用車遼寧區域銷售網絡成交400余輛,遠超2019年同期水平。
“百日沖刺,決戰60000輛,是目標,更是使命!”4月7日,東風商用車市場與營銷領域向全體營銷將士下發戰表,啟動百日營銷會戰。“抗擊疫情責無旁貸,達成目標理應志在必得!”東風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同樣啟動了百日營銷競賽,激勵全體營銷將士迅速行動起來,以最高站位強化使命擔當,以最佳狀態鍛造過硬隊伍,以最強舉措整合內外資源,以最實招法推進目標落地,全力以赴精準應對,達成銷量目標,為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穩健發展貢獻力量。
拉動供應商復產,彰顯央企擔當
疫情面前,全面復工復產考驗企業的體系力、組織力。汽車產業鏈長且復雜,無論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整車的順利生產。一個關鍵領域或環節出現差池,就會出現“蝴蝶效應”。
“東風商用車的供應商數量很多,供應商的品種也很多,覆蓋面也很大,我們的生產必須要得到供應商的支持。”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供應鏈管理部部長王宗波表示。
為此,東風商用車一方面制定疫情防控的十條標準,并確保該標準在每一家啟動生產的供應商落實到位,做到疫情防控措施到位;另一方面,對供應商提供的零件品種進行分類,確保供應商能夠分時、分段、分序啟動生產。
“同時,我們綜合考慮了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先行啟動供應商庫存發交,再推進供應商生產線的生產,用這樣一種方式,有效控制了供應商在復工生產過程中對人員規模的需求,以及供應能力的提升。”王宗波告訴記者,“目前復產供應商的產能已經達到了90%。”
4月2日上午11時30分,在車輛工廠車間辦公樓二樓生產科的辦公室里,車輛工廠生產科副科長李鈺正在統計不足件情況。為最大程度降低零部件供應對底盤裝配主線效率造成的影響,車輛工廠增加了每日零部件管控協調會議頻次。
“現在我們將一天劃為4個時段,召開供應鏈支援協調會、生產協調會。全時段監控零部件驗收及售后情況、計劃采用情況、現編庫存排查情況等。”李鈺介紹,每天他都會通過遠程會議、電子郵件等各種渠道梳理不足件品種、數量,并匯總上報,對生產情況進行預判,繼而提前進行溝通、協調。
目前,疫情尚未消散,難免有供應商復工困難,針對勞動密集型供應商,生產陣地在高風險區域的供應商,東風商用車通過AB點比對分配來進行調節。
“盡量讓中低風險區域的供應商多承擔一些,同時我們也開辟了一些新的供應商來補充零部件產能的缺口。”王宗波說,“起步即沖刺,供應鏈管理部會全力以赴,奪回疫情對我們造成的損失。同時也盡全力拉動供應商產能恢復,彰顯央企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