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車提速!正式落戶北京經開區將建廠造車年產30萬輛
11月27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與小米科技簽訂《合作協議》,正式宣告小米汽車落戶北京經開區。
《科創板日報》記者獲悉,小米汽車項目將建設小米汽車總部基地和銷售總部、研發總部,將分兩期建設年產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和二期產能分別為15萬輛,預計2024年首車將下線并實現量產。
圖:簽約現場;來源:北京亦莊官微落戶北京經開區后,小米造車如何提速?
《科創板日報》記者獲悉,北京經開區將發揮小米汽車項目“鏈主型”項目的引領帶動優勢,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核心零部件、車規級芯片、車載計算平臺、車控操作系統等在北京經開區集聚融合發展,并帶動京津冀產業協同。
此外,北京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北京經開區將舉全區之力,在市區兩級工作專班的積極推進下,為小米汽車項目做好保障服務,推動項目早開工早日投產,協同聯動構建產業生態,積極搶占未來汽車產業發展高地,將小米汽車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民族品牌,為北京建成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科技創新高地做出貢獻。
事實上,小米汽車落戶北京經開區此前有跡可循。
今年9月1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注冊地址為北京,登記機關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商注冊信息顯示,登記住所為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科創十街15號院5號樓8層816室。
《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到,歷經近30年的發展建設,北京經開區已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汽車和新能源智能汽車、生物技術和大健康、機器人和智能制造四大主導產業以及新興產業為基礎的高精尖產業發展格局。
目前,北京經開區已布局北京奔馳、北汽新能源等整車企業,建設國創中心、國汽智聯等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建設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等。
今年前三季度,北京經開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34.8億元,同比增長38.8%,完成工業總產值4243.6億元,同比增長32%,四大主導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037.4億元,同比增長33.0%。其中,高端汽車和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已成為帶動北京經開區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和建設高精尖產業主陣地的“排頭兵”。
小米汽車持續進擊,相關版圖逐漸浮現
在今年三季報中,小米集團表示,“目前我們的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順利推進,團隊成員已超500人。小米智能電動汽車預計將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當前,小米通過投資智能汽車產業鏈,使得相關造車版圖逐漸浮現。
據國金證券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小米投資布局有關智能汽車領域企業共62家。其中,智能駕駛布局17家企業,智能電動布局13家企業,智能座艙布局6家企業。在這其中,有22家企業為今年新增投資。
其中,自動駕駛方面,小米收購了自動駕駛公司深動科技,并投資了ADS(自動駕駛系統)、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技術與產品供應商縱目科技、國內激光雷達初創企業禾賽科技、可為車企提供L2-L4級自動駕駛“融合感知+智能決策”軟硬件集成系統的上海幾何伙伴等。
動力電池方面,小米投資了珠海冠宇、贛鋒鋰業、蜂巢能源、中航鋰電等。
芯片方面,小米投資了比亞迪半導體、瞻芯電子、燦芯半導體、裕太微電子、聚芯微電子、云英谷科技等。
而在人才引入方面,今年9月1日,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公布了一張共有17人的合影,這也被業內人士視為“小米汽車的核心成員”,其中包括寶馬旗艦車型iX的外觀設計師李田原;9月7日,原吉利研究院院長胡崢楠加盟順為資本任投資合伙人;今年10月,原極狐汽車總裁于立國被曝入職小米集團。
對此,有頭豹研究所專家向《科創板日報》記者分析表示,“資金和技術要求是造車的兩大難題,合作共贏才是王道。科技公司具備技術和資金積累,但從零開始造車所耗費的人力、財力和時間都太過巨大。因此,實現合作共贏,是科技公司切入汽車領域比較合理的路徑。”
同時,國金證券研究認為,小米下場造車不足之處在于缺少整車平臺設計制造能力、自身缺乏自動駕駛相關汽車技術積累。后期或將通過投資/并購+內生孵化并進的方式補齊短板、建立新長板。
“2021年是供應鏈嚴重短缺的一年。”今年9月,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其推特上直呼道。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面對“芯片短缺”這一全球性問題,小米造車能否克服相關困難、順利進行?對于此事的最新進展,《科創板日報》記者后續將持續關注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