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白衣天使!-致敬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
(記者 熊秋琳 高雅 江唯唯 邱錦 胡啟飛 高秀薇 通訊員 李毅 李巍)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時此刻,戰斗在一線救死扶傷、迎難而上的醫護工作者,就是偉大的英雄!他們堅韌、無畏、盡責、堅守……
今年春節,在本該是萬家團圓的美好時刻,廣大醫護人員堅守在戰“疫”一線,與病毒斗爭,守護萬家燈火。或因使命擔當,或因情義大愛,每一份堅守,都讓人敬佩。今天,就讓我們走近他們,了解他們的故事。今天故事的主角們,是守護我們健康的天使,同時也是我們東風的家屬。
國藥東風花果醫院內一科主任助理陳惠(左一)所在病區第一例治愈患者出院
國藥東風花果醫院內一科主任助理陳惠:“每一天都是戰斗!”
1月29日,陳惠與國藥東風專家馳援團隊一起出征十堰市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十堰市西苑醫院,開展對口醫療支援。陳惠所在的四病區,8名醫生負責37個確診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
“我們分3組,每組24小時,大家的工作狀態都很好。”陳惠坦言,與日常救治工作的區別在于,很多時候,他們需要扮演病患親人的角色,給予患者情緒上的安撫。
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常常反復,且發展迅猛。入駐定點醫院以來,陳惠和團隊不敢有絲毫松懈,哪怕是年青的輕癥患者。“他們每一個人,都是活生生的,他們后面都是一個個家庭。”陳惠說,當前,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更好的治療方案出現,徹底打敗病毒,讓所有患者都能得到救治。
病區500米外的空置病房,是陳惠及支援團隊暫時的休息之地,每天除了回來睡覺,她們其他時間幾乎全在病區。在被問到累不累時,陳惠坦言,即使不支持定點醫院,近期各醫院的呼吸門診醫生也都是超負荷運轉,其實,作為醫務人員,無論在哪里,無論何時,都沒有輕松的時候。
國藥東風總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護士任秀梅:“治病救人,這是我的天職”
2月9日是任秀梅沒有回家的第16天。
“兒子年前從上海回來,我就回家做了一頓飯,就返回崗位了。”1月24日是農歷大年三十,任秀梅領命在抗疫一線值守,按要求每天下班后在醫院提供的住宿地自行隔離,再也沒有回家見過丈夫和兒子。
49歲的任秀梅不是第一次經歷這樣的“戰斗”,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了30年,與傳染性疾病打交道是常事。2003年非典爆發,她也同樣在醫療一線堅守。
任秀梅每天的工作內容包括辦理患者出院、入院手續,處理醫囑,準備患者治療用的藥品,向患者分發藥品,協調患者檢查等,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8點,整整12個小時工作時間。“中間和連班護士換著吃完午飯,可以休息一小會兒。”任秀梅介紹,這一小會兒休息時間,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對于醫護人員來說非常珍貴,休息好才能有更好的抵抗力來迎戰病毒。
為了方便穿防護服,一線的護士們剪短了頭發。“目前整個病區的姐妹都是短發,干凈利落,也更加方便照顧患者。”任秀梅說,病區里的醫護人員每天會互相檢查防護用品是否穿戴嚴密,大家也會互相在防護服上標注名字,并寫上互相鼓勵的話語。
截至2月8日晚,國藥東風總醫院共治愈新冠肺炎患者19名。
國藥東風總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護士任秀梅與同事相互加油鼓勁
國藥東風花果醫院婦產科護士長李波:“前往最一線,這是一名醫護人員的執念”
“我報名支援西苑醫院!”1月29日上午9時,國藥東風花果醫院響應市衛健委號召,向全體醫護人員發布召集令,婦產科護士長李波率先報名參戰。
這不是李波第一次主動提交請戰書,17年前,她和同事們就曾申請到一線抗擊“非典”,但因當時十堰并非重疫區,被感染人數不多,所以醫院最終沒有派出支援隊。
這次,十堰市成為重點疫區,她又一次主動報名前往最一線,“這可能是一名醫護人員的執念。”輕描淡寫的話語里,透露出一名醫護人員的初心和使命。
“時間比較趕,當時來不及跟家里人說,直到進入西苑醫院后才跟愛人打了個電話。”李波告訴記者,接到正式通知時她一個人在家,只是簡單收拾了幾件衣服就回到花果醫院集合,又趕到了國藥東風總醫院參加緊急培訓。
“我們負責的這個病區病人恢復得都不錯,一天比一天好,我打心眼里覺得特別高興。”李波說,“一班8個小時,進了病房就不能再出來。通常工作結束,從病房里出來,衣服、帽子、頭發都濕透了。”由于整套防疫裝備都很厚重,手套都要戴上3層,所以平日里像打針、抽血這樣的小動作,都顯得很費力、費時。口罩不透氣,李波時常感覺自己處在缺氧狀態,鼻梁、額頭磨破了,手上也長了許多小疹子。
“希望大家盡量少出門,必須出門的話一定要佩戴口罩,多吸收、多喝水……做好這些小事,就是為社會做出大貢獻。”李波說,“請大家相信,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就一定能戰勝疫情!”
十堰市西苑醫院主管護師楊麗莉:“因為我是黨員,沖鋒在前,是責任也是使命。”
楊麗莉,十堰市西苑醫院主管護師,參加過“非典”救治工作,本次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她又一次請纓進入隔離病區。
1月19日,十堰市西苑醫院開始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楊麗莉主動請戰,于2月6日進入了第二隔離病區,第二隔離病區是一間間的隔離病房,從病房準備、清掃,病人日常護理,到工作區域的消殺,防護用品發放,她一直在忙碌。一天的工作從早晨8點到下午3點,她經常一站就是一天。
一些病人剛來時,有些擔心,情緒也不穩定,楊麗莉總是耐心地跟他們聊天,安撫他們的焦慮情緒,鼓勵他們配合醫生治療,共同戰勝困難。
“前不久,十堰市第一個新冠肺炎患者從我們這里出院,我們和患者都十分開心,大家更加積極配合我們的治療,我們也鼓勵他們樂觀面對,配合治療。” 楊麗莉開心地介紹。
在隔離病區,為了節省穿脫防護服的時間,楊麗莉和同事們在工作中不進食,不喝水。“全身3層防護,全部穿好需要差不多半個小時時間。”楊麗莉說,因為進了隔離病房,她至今無法回家,“我是黨員,沖鋒在前,是責任也使命。家人就是我堅強的后盾,我父親才做完手術在住院,現在是身體也不太好的母親一直在醫院陪著父親。但是,我們全家都支持我進隔離病房,這讓我很感動。”
十堰市西苑醫院主管護師楊麗莉堅守在隔離病區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心血管內科小分隊隊長薛歆:“每時每刻都在關注湖北,因為那是我的故鄉。”
“自從湖北疫情爆發,我就每時每刻都在關注湖北,不為別的,就因為那是我的故鄉。”薛歆說。他出生在十堰,從小在刃量具廠家屬大院兒里長大,直到18歲上了大學才離開十堰前往東北地區生活、工作。
1月28日,正月初四,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向醫護人員發出倡議,組織醫療隊支援湖北,得知這一消息,薛歆主動報名。但根據湖北醫療戰線需要,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第一批支援湖北的醫療小分隊針對性地挑選了重癥醫學和呼吸科醫護人員,薛歆沒能入選。
2月6日,長春市公布了小區封閉不準隨便進出的有關通知,薛歆頓感疫情更加嚴重了。“我感覺我很快就可以出發到湖北了。” 薛歆告訴家人,當天,他把自己手上的工作做好收尾和交接,隨時等待出發。當天夜里22點,薛歆收到通知,第二天早上8點集合,支援疫情最重的武漢市。
2月7日一早,吉林大學第二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18名成員集結完畢,整裝出發,在心內科小分隊中,薛歆還擔任了小分隊隊長一職,他向院領導、科領導表示,“定會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帶領17名勇士,勇往直前,戰勝疫情,平安凱旋!”
國藥東風花果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趙鋒:“病人能康復出院是我每天的期待。”
趙鋒,國藥東風花果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
2月2日晚,趙鋒接到醫院領導電話,告訴他十堰市西苑醫院需要支援,詢問趙鋒是否可以前去。趙鋒毫不猶豫就同意了。
趙鋒支援的是十堰市西苑醫院第四感染病區,“這個病區是目前西苑醫院最大的病區,收治了37名患者。”
趙鋒每天都會不定時前往病區對病人進行查看和心理疏導,重點對重癥患者進行治療和心理疏導。一趟查房下來,趙鋒的防護服里面的衣服是濕了干、干了濕。
目前,趙鋒所照顧的病區有3個病人經過治療,所有指標接近出院標準,預計在最近出院。“心情很激動,這也是自己一直期待的,即將有自己治愈的病人要出院了。”趙鋒告訴記者,自從進入病區以來,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夠第一時間知道自己治療患者的核酸監測結果。希望他們能夠盡快康復出院,更希望疫情早日結束。
襄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內科的一名副主任護理師謝麗:主動請愿 參加一線戰“疫”
謝麗,襄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內科的一名副主任護理師。
1月22日,襄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被劃歸疫情期間定點收治醫院。1月26日,當時謝麗正在外進修,根據醫院安排在外進修人員可以不參與抗疫工作,但她向領導提出自愿暫緩在外進修學習,參加一線戰“疫”。
作為資深的內科護理師,謝麗每天要工作8小時以上,去治療、照料確診患者及疑似患者。自從1月27日謝麗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后,醫院與家之間的兩公里路程,卻似成了一條兩公里的“隔離帶”。按照防控要求,同時也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遠離被感染的風險,如今,謝麗已經17天沒有回過家。
“按照要求,她每天晚上都是在賓館睡,不能開空調,只蓋著空調被,冷了蓋上羽絨服。而白天就如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醫護人員一樣,厚厚的防護服穿上了就不能脫,防護鏡、口罩早已經在臉上勒出了數條紅痕,看著讓人心疼。”謝麗的丈夫東風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員工侯明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