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四夜,打贏提能改造攻堅戰
東風公司2022年年中工作會下達目標,東風乘用車公司全年銷量必達20萬輛,并做好2023年體系建設。東風乘用車公司年中經營暨黨建工作會指出,下半年追趕計劃11.6萬輛。根據追趕計劃目標,焊裝一線須按日產量400輛/天的能力進行排產。然而,上半年焊裝一線日均最高產能只有340輛/天。
市場如戰場。面對提產增效要求,東風乘用車公司提前部署,全力推進,在高溫假期間打了一場“三天四夜”的產能改造攻堅戰。
之前的7月7日,東風乘用車公司工廠、技術部、制造管理部緊急召開產能擴大會議,制訂產能提升計劃。受綜合因素影響,留給改造的時間僅有3天,3天要完成4臺機器人搬遷轉移,32臺機器人、2款車型的改造。
時間緊,項目失敗風險劇增;施工全線鋪開,資源調集有困難;改造只能一次成功,沒有回旋余地;無相關經驗供應商參與改造……面對重重困難,焊裝工藝項目組火線受命,牽頭本次產能提升項目的改造。
7月12日,施工改造項目立項啟動,焊裝工藝項目組迅速展開工作部署。7月20日,項目方案審核通過,技術任務書發放完畢。考慮到未來新能源產能增量和現有設備老化等因素,為保證產線穩定輸出20JPH,現場臨時決定將節拍目標從153s/輛提升到135s/輛。
7月25日,135s/輛新方案審核通過,修訂相關技術文件。7月30日,提能相關前期準備工作完成情況點檢。
7月31日,晚上8點40分,焊裝一線生產結束正式移交項目改造,一場“三天四夜”的改造攻堅戰全面拉開。
7月31日夜班,項目組要完成搬遷4臺機器人這項高難度任務。在移動了兩臺機器人后,工作停滯了,進展遇到了困難。
一臺機器人連基座重達5噸,需要將其移到新工位重新安裝。轉移過程困難之大一度讓人失去信心。在分離過程中,一臺千斤頂受損,輔助撬點拉斷兩次。現場工作人員體力和耐心已經達到了極限,項目似乎陷入進退兩難境地。
經過短暫形勢判斷后,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工藝員果斷爬上高高的焊接機柜頂部,在其他員工配合下利用長水氣硬管有限的彈性變形余量,將三根管路分次徒手拉彎避開氣缸接頭,逐漸移出設備。當機器人移出的那一刻,現場響起了歡呼聲。經過7個小時的艱難施工,兩臺機器人終于安裝到位。
8月4日凌晨4點,離高溫假生產開線還有不到4小時的時間,李曉、李燦兩位自動化工程師仍然在為全線打通工作做最后努力。
凌晨光線昏暗的車間里,時不時地聽見兩位工程師跑前跑后,彼此呼應配合的聲音。他們先后自主實施了12臺機器人、2款車型、6臺PLC的程序改造,并主持把關外協人員相關工作品質。
在檢驗改造成果的關鍵時刻,任何人都不敢有放松,兩位工程師的身影,就是全體工作人員的縮影。
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決戰里,東風乘用車焊裝工藝項目組眾志成城、分秒必爭,最終打贏了這場提能改造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