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說電動汽車加高壓充電能替代混動汽車,理想反對,誰說得對?
新勢力汽車陣營里最近熱鬧非凡,小鵬說超電動汽車加“S4超高壓快充”是最佳方案,可以替代插電混動或增程式汽車;而理想汽車隨即講出“五年內增程式仍是SUV最佳方案”的觀點,究竟誰說的對呢?
客觀來說,兩者的說法都不對。
因為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需求,電動和插電混動(涵蓋增程)面向的是不同的用戶人群,能對應解決了用戶痛點的技術都是好技術;但就目前的充電基礎設施的覆蓋率來看,至少純電動汽車還沒有替代插電混動汽車的能力。
巧了,個人使用的車輛既有插電混動汽車又有純電動汽車,下面就來分享一下我的用車感受吧。
1.插電混動汽車,跑山的理想之選。
熟悉我們的朋友都知道我們使用的插電混動汽車以王朝系列為主,秦漢唐宋臺臺都有,個人使用的是漢DM(3.0);這輛車主要伴我去高山大川,說白話就是跑山路居多,該車有純電動81公里的續航,在不開空調的前提下,正常駕駛可以跑出100多動力的續航;不過這并不重要,重點在于該車裝備了高功率BSG(發電啟動一體機),在油電混合模式里可以高效率發電,用基礎的油電混合模式肯定不會虧電,這是選擇它來跑山路的原因。
常去的幾座山里可沒有充電站,最近的充電站都要繞道一二十公里到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確實麻煩;所以跑山路還是選擇了插電混動汽車,合理切換運行模式,一趟山路跑下來還能留下百分之幾十的電,續航縮減了就去加油,什么顧慮都不會有。
純電動汽車做得到嗎?
2.純電動汽車,通勤工具車。
為了日常通勤和偶爾拉一些工具,買了一輛歐拉白貓,這輛小車的續航有個300多公里,在目前看來確實不夠長;但如果只是周邊通勤或中短途自駕游的話,實際還是會選擇這輛小車代步。
原因很簡單,在不跑山的前提下,周邊通勤最多一兩百公里,其續航里程可以覆蓋;而插電混動的漢DM就做不到了,期間還是要用油的,不過現在倒是也有純電續航突破300公里的增程汽車,比如哪吒S或兩百公里的長安深藍SL03。中長途自駕游也考慮過開哪輛車,在把路線規劃到高速公路上之后,最終選項還是選擇了白貓;因為高速公路服務區總有充電站,快充不到一小時就能充滿,而純電通勤的成本比插電混動汽車燒油的油電混合模式還要低,那么通勤為何不選擇純電動汽車。
想來大部分司機用車場景不過是這兩種,第一類是以非高速公路通勤為主,在國道、省道和縣鄉公路沿線沒有多少充電站,長途自駕確實會比較麻煩;對于時間成本價值較高的人而言,即便燒點油也能夠接受,平時短途通勤可以用純電模式降低成本。第二類則是以高速公路通勤為主的司機,這些司機就更適合純電動汽車。
想要實現純電動汽車完全取代插電混動汽車,前提條件是高速公路以外的路段,每隔幾十公里就能有一家充電站,否則不可能滿足主流用戶的需求。
現在不是“打嘴炮”的時候,插電混動汽車的生命周期就是基礎設施建設到完善的周期,不能否認插電混動就是過渡技術,但是客觀事實上存在過渡周期,所以“存在即合理”;而且以高速公路通勤的司機畢竟不多,插電混動汽車的剛需用戶人群的體量很大,挖掘這塊市場的潛力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現在只打造純電動汽車的車企也不能說沒有戰略眼光,只是押寶未來,插電混動汽車也屬于新能源汽車,這種車型的熱銷是可以幫助整個新能源汽車陣營提升競爭力的;也就是說這兩類新能源汽車是同一戰壕里的兄弟,共同的對手是燃油動力汽車,這時候“內訌”真的是不太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