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純電動銷量欲達150萬輛,豐田汽車電動化將走向何方
4月佐藤恒治正式接替豐田章男成為豐田汽車新掌門人。在上任后的新體制方針說明會上,豐田汽車新任社長佐藤恒治對豐田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提出了新目標,到2026年之前推出10款純電動車,并成立專注于電池電動車研發和生產的部門,計劃到2026年實現15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
佐藤恒治在說明會上說道,“汽車行業目前正處于生死攸關的境地,豐田要跳出舊有框架,跳出舊有的思維模式。”奧緯咨詢董事合伙人張君毅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戰略調整意味著豐田汽車對全球純電動碳中和機會的一次反思和認可,其痛定思痛要做出一些改變。

四年純電動銷量欲增60倍,推進各市場電動化進程
上任之前,佐藤恒治就曾表示新團隊當務之急應是提高“實踐”的量與速度,加速電動化進程,貼近地域需求,制作滿足多種價值觀的汽車,新計劃包括加速汽車生產線的電動化。
上任后,佐藤恒治帶領新高管團隊的第一次發布會聚焦在業內更為關注的電動化方面。不過他強調“繼承”的重要性,并沒有對豐田章男提出的對大戰略方向進行調整,但對電動化戰略進行了細化。
2022年初豐田章男曾公布過目標,計劃到2030年前豐田汽車純電動車年銷量達到350萬輛,將投放30款車型。此次佐藤恒治設定了中期目標,到2026年投放10款純電動車型,純電動車年銷量達150萬輛。佐藤恒治表示,上述銷量目標的達成將借助于豐田汽車全新開發的平臺及車型。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豐田汽車全球純電動車型銷量僅為2.4萬輛 。對比佐藤恒治最新提出的中期目標,若想實現2026年150萬輛純電動銷量目標,這也就意味著豐田汽車純電動車型銷售規模需要在4年內提升60倍以上。
張君毅認為,豐田作為規模如此大的企業,它的渠道、研發等整體制造能力都應該能做到,應該對其有一定信心;純電動時代,消費者對于車型的要求與燃油車不一樣,目前豐田汽車也需要不斷試錯去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對于豐田而言也是在進行再品牌塑造。不過張君毅也坦言,2026年150萬輛純電動車型銷量對于豐田而言存在挑戰,一是消費者對其車型的接受度,二是海外市場的挑戰,歐洲并不是其優勢市場,中國也并非其最大市場。
在設定銷量目標的同時,豐田汽車也宣布成立專注于電池電動車研發和生產的部門,在2026年之前豐田汽車推出全新一代的純電車型(開發新平臺),新一代純電車型的續航將提高到原來的2倍,還將搭載全新的操作系統,智能化有所升級。
從具體市場而言,2026年前在發達國家強化bZ系列性能并擴大產品線;在美國市場2025年本土生產的三排座SUV和電池工廠產量增加;2024年在中國市場增加兩款本土純電動車型;在新興市場生產皮卡和小型電動車以滿足不同需求。
“擺在佐藤恒治面前的局面非常困難,在全球油車逐漸衰微的大背景下,豐田無論是高端還是中低端產品線都在全線收縮。”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表示,“同時他不僅要面對接手家族企業之后的各類企業管理和資本市場的難題,更要主導豐田走出技術進步的‘流動性陷阱’,并且還要在走出之后直面特斯拉等企業的殘酷價格戰。”
繼續走多元路線,中國市場電動化亟須提速
雖然此次豐田汽車更強調了純電動的目標與布局,但其并未放棄其多種能源共同發展的思路,佐藤恒治認為包括油電混合動力在內的多種選擇對全球客戶群更有意義,混合動力仍將是豐田業務的重要支柱;他進一步表示,豐田將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推廣包括混合動力汽車在內的新能源車型,純電動汽車仍然不是豐田的唯一選項,未來豐田汽車還將考慮不同地區能源和基礎設施情況,提供多種選擇。
對于豐田的多元技術路線選擇,張君毅分析稱,豐田的混合動力仍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此外其也能通過混合動力車型保持盈利。
近年來,豐田汽車的純電動步伐相對緩慢,特別是在中國市場。2022年10月豐田汽車的兩家合資公司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分別國產化改款車型bZ4X。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豐田bZ4X在中國市場累計銷量僅7000余輛。今年豐田汽車的兩家合資公司先后加入價格戰,廣汽豐田官方宣布bZ4X廠家限時直降3萬元,一汽豐田部分經銷商bZ4X直降6萬元。某一汽豐田4S店工作人員表示,促銷優惠是由銷售情況決定的,目前店內賣得比較好的還是混動車型。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表示,目前豐田的混合動力水平最高,但從技術路線來看,中國選擇純電動技術路線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而豐田汽車在純電動領域的表現已經落后于自主品牌,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失去了先機。
豐田中國方面表示,豐田將在中國市場建立一套可以完成自循環的研發體系,豐田的更多產品將由中國的工程師進行研發和制造,以更符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從全球的技術研發和體制的角度上來講,未來豐田將給予中國市場更多支持,形成以中國市場為核心的智能化和電動化研發體系。
張君毅認為,想要保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豐田需要進一步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產品規劃跟上中國市場的發展節奏。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琳琳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