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觀瀾:內地電動汽車技術突破助力香港早日碳中和
中新社記者 香盧平
香港九巴首輛純電動雙層巴士最近投入服務,再度引人關注。內地電動汽車制造技術不斷突破,產業快速崛起,不僅成為全球汽車出口的第一大國,也推動香港公共交通跨入電動時代。未來幾年,香港電動巴士逐步替代燃油巴士,會是新的趨勢,可幫助香港早日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香港人口密度在世界位居前列,公共交通相當發達,專營巴士每天接載超過300萬人次。有資料顯示,貨車、巴士、小型巴士和的士等商業車輛,雖然只占香港整體車輛數目的20%左右,排放污染卻很大,是特區政府改善道路空氣質素的重點對象。
地少人多的香港,五間專營巴士公司有6000多輛巴士,超過95%屬于雙層巴士。相比單層巴士,電動雙層巴士需要更大的動力和續航力,才能支持龐大體積、高載客量和空調供應的行駛。盡管香港很早就研究公共巴士的電動化,但是相當一段時間進展緩慢,主要是成本因素和技術障礙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電動雙層巴士這一兩年能夠在香港正式投入服務,主要得益于內地電動汽車的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新巴城巴去年5月啟用的香港首架電動雙層巴士由內地制造,配備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電池,充電3小時續航200公里以上;九巴的電動雙層巴士是比亞迪生產,采用“刀片電池”,充電約2小時續航300公里。九巴表示,今年內將會有52部電動雙層巴士投入服務,預料2027年增購至500部,目標是2040年全線車隊升級為新能源巴士。
香港特區政府的目標,是爭取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在中期方面,要在2035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總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一半。目前,香港有大約兩成碳排放來自交通運輸,僅次于第一大碳排放的發電,如果運輸車輛電動化普及率無法推進,要達到碳中和目標,無疑會變得相當困難。
加快公共交通電動化的腳步,特區政府規劃,電動的士也將在2027年年底前投入約3000輛,占目前香港1.8萬輛的士的六分之一。另外,在特區政府的支持下,電動渡輪也已經開始進行試驗。
未來香港交通運輸電動化進一步提升,相信取決于幾個方面:一是電動汽車關鍵技術能否再度突破,電池需要充電更快、提供更長的續航力;二是成本繼續降低,當前電動雙層巴士車價并不比燃油動力的便宜;三是特區政府與時俱進的政策支持和各種配套的支援。(完)
來源:中新社
責任編輯: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