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補貼將中國產電動汽車“拒之門外”
當地時間9月18日,法國政府宣布,從2024年1月起將推出新的電動汽車現金補貼措施,并將于12月公布符合規定的補貼名單。當地時間12月14日,法國正式公布了電動汽車補貼名單,每輛電動汽車最高可獲得7000歐元(合7,640美元)的補貼。
值得關注的是,法國新的電動汽車補貼規定涉及車輛的碳足跡,但是鑒于中國對煤炭的依賴以及將電動汽車運往歐洲所涉及的物流碳排放,因此,法國電動汽車補貼新規實際上是將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拒之門外”,更青睞法國和歐洲制造的電動汽車。
圖片來源:特斯拉
法國財政部長Bruno Le Maire稱贊新規定是對汽車制造商減少碳足跡的激勵。他強調,“數億歐元的公共資金流向了碳足跡非常低的電動汽車。我們將不再補貼排放過多二氧化碳的電動汽車,并鼓勵汽車制造商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實現脫碳,以獲得補貼。”
法國補貼名單:最受歡迎三款EV被排除在外
根據法國發布的新規定,從12月15日起,法國將根據家庭收入情況對售價低于4.7萬歐元的電動汽車提供退稅,旨在促進本地零排放汽車及其零部件的生產。
Ademe機構負責監督法國制定電動汽車補貼名單的過程,該機構研究了近500款電動汽車車型及相關版本是否符合該計劃的要求。在法國銷售的電動汽車中,約有65%的電動汽車將符合補貼條件。
符合補貼條件的電動汽車包括特斯拉在德國生產的Model Y、奔馳和寶馬的豪華電動汽車、Stellantis的24款電動汽車和雷諾的5款電動汽車等。
但是,法國最受歡迎的三款電動汽車——達契亞Spring、特斯拉Model 3和MG4——將失去享受電動汽車補貼的資格。這三款電動車型都是在中國制造,然后出口到法國。此外,美國產的特斯拉Model 3也不在補貼名單之中。
據悉,今年1月至11月,達契亞Spring在法國的總銷量為26,951輛,是法國第二暢銷的電動汽車(第一特斯拉Model Y)。特斯拉Model 3和MG4是法國第三和第四暢銷的電動汽車,在法國的銷量分別為19,749輛和15,934輛。
圖片來源:雷諾
達契亞多位高管曾表示,他們預計Spring將失去享受補貼的資格。達契亞發言人在12月14日表示,達契亞不會對法國電動汽車補貼名單置評,但表示由于Spring在歐洲各地均有銷售,并于2024年登陸英國市場,因此新規對這款車銷售的影響尚不確定。
據悉,達契亞Spring是歐洲最便宜的純電動汽車,補貼前價格約為2萬歐元。根據Dataforce發布的數據,今年1月至10月,歐洲共售出63,051輛Model 3、52,250輛MG4和48,954輛達契亞Spring。
MG Motors表示,預計新規將給法國電動汽車市場帶來壓力。MG發言人告訴路透社:“有些電動汽車將完全失去競爭力”,并補充稱,由于法國的電動汽車補貼計劃“旨在將我們排除在外”,因此MG已決定不為其MG4申請補貼。
法國:新規致力于推動本土化生產,符合WTO貿易規則
此前,法國政府一直希望讓本國消費者負擔得起法國和歐洲制造的電動汽車,特別是相對于中國生產的更便宜的電動汽車。
根據Jato Dynamics的研究,2023年上半年,歐洲電動汽車的平均零售價超過6.5萬歐元(合7.1萬美元),而中國電動汽車平均零售價僅略高于3.1萬歐元。
為了讓更多的電動汽車普及,法國政府此前向購買電動汽車的消費者提供了5,000到7,000歐元的現金補貼,每年的總支出為10億歐元(合11億美元)。
然而,多位法國財政部官員曾表示,由于缺乏平價的歐洲產電動汽車,此前法國三分之一的補貼都提供給了購買中國產電動汽車的消費者。這導致中國產電動汽車進口量大幅增長,嚴重沖擊了法國乃至歐洲汽車制造商,也使雙方之間的競爭差距越來越大。
圖片來源:法國政府官網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和法國政府的部長們一直表示,他們希望確保法國政府的資金不會惠及中國汽車制造商。
因此,法國政府在9月18日宣布新規時就暗示,希望將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排除在補貼之外,從而支持法國乃至整個歐洲汽車制造業與中國的競爭對手的競爭。
“我們將在法國生產越來越多的汽車,”馬克龍也在12月14日發布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的一段視頻中說道。“重點是幫助你選擇在本土產的電動汽車。”
法國的新補貼計劃下還有一個更廣泛目標——將電動汽車生產帶回法國和歐盟。據悉,上汽集團和比亞迪等幾家中國汽車制造商已透露考慮在歐洲生產。
此外,法國似乎已經還考慮到了貿易影響。一名法國政府顧問在名單公布前表示,鑒于新規定的出臺基于保護環境,法國相信新規定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有關保護主義的規定。
結尾 法國的電動汽車補貼新規可以被視為歐洲目前對中國產電動汽車態度的縮影。
在法國將中國產電動汽車排除在補貼外之際,歐盟也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展開了反補貼的調查,可能導致征收新的關稅。
正如Jacques Delors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Elvire Fabry所說:“法國和歐洲汽車制造商一直在對歐盟對華出口趨勢的快速逆轉敲響警鐘。”
不過,歐盟在進行調查和斟酌相應措施時會陷于兩難之地。一方面,歐盟尋求提高經濟獨立性,但另一方面,歐盟又不想失去進入中國龐大市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