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出口有多火?運費飆升、一船難求
出口到歐洲的中國電動汽車
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8日,中國電動汽車出口的火熱帶動了國際航運市場,導致汽車運輸船短缺,并把運費推高到了創紀錄水平。
2020年,全球汽車工廠因疫情而閑置。由于需求太低,航運公司將舊船報廢,但是許多新汽車運輸船預計在未來三年內無法投入使用。然而,全球汽車需求恢復速度快于預期,再加上中國電動汽車大量出口,航運業面臨關鍵船只短缺的問題。
“全球汽車航運市場目前相當火熱。現在,汽車制造商正在恢復生產,再加上中國的出口,航運的爭奪正變得更像是一場戰斗。”一家大型全球汽車分銷商的一位高管表示。他補充稱,正在投入使用的船只數量仍比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低10%左右。

中國出口大增
航運咨詢機構克拉克森(Clarksons)預計,2023年跨洋運輸的汽車數量將增長17%,達到2340萬輛的創紀錄高位,打破2018年創下的紀錄。其中,歐洲汽車進口增幅最大,2023年增長40%。中國去年的汽車出口量預計將達到430萬輛,遠高于2020年的不到100萬輛。日本和韓國是另外兩大汽車出口國。
航運船只的短缺也導致每日租船費率上漲至11.5萬美元,比2022年高出10%,是2019年的7倍。克拉克森的研究總監斯蒂芬·戈登(Stephen Gordon)表示,該行業目前正在“努力滿足需求”。

租船費率創新高
分析師稱,盡管許多汽車制造商將汽車運往世界各地,但最近的航運短缺對在歐洲銷售電動汽車的中國品牌的影響尤其大。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擴大出口,但只能通過海運。
歐洲銷售受影響
專門追蹤歐洲電動汽車銷售的分析師馬蒂亞斯·施密特(Matthias Schmidt)表示,在國內生產、向歐洲銷售的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沒有歐洲生產工廠的情況下,完全暴露在了海運風險”之下。
隨著中國汽車制造商在歐洲的汽車銷量增加,他們也一直在穩步擴大市場份額。但施密特表示,去年9月至10月,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的份額幾乎沒有上升,這主要是由于航運問題。
盡管許多中國企業計劃在歐洲當地建立工廠,但這些工廠要到本十年的晚些時候才會開始生產汽車。在歐洲銷售的電動汽車中,大約有四分之一來自中國大陸,這得益于特斯拉、比亞迪(002594)和沃爾沃旗下極星的出口。 另外,雷諾、寶馬和沃爾沃也在中國生產一些車型并出口到歐洲銷售。(作者/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