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電動汽車迅速開拓歐洲市場,歐洲本土品牌慌了
很多人覺得國六排放標準對燃油車十分不友好,甚至有人覺得這是在變相的限制燃油車以達到普及新能源的目的,但是國家設置的排放標準都是依據現在的環境現狀設定的,而且相比歐洲現行的排放標準來說,國內的排放標準已經給了燃油車很大的存活空間。近些年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發展迅速,而中國自主車企抓住機遇,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領先的地位,如今中國電動汽車進軍歐洲市場,讓多家歐洲本土企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因為較高的人均收入和極佳的自然環境,挪威十分注重環境的保護,再加上豐富的水利發電資源,使得挪威成為電動汽車的天堂,自2012年起這個歐洲小國便成為了整個歐洲最大的電動汽車銷售市場,也因此許多國內外企業聞風而來,試圖在挪威的新能源化進程中分得一塊"蛋糕",中國新能源車企自然也不例外,比亞迪、上汽MAXUS等多家新能源自主品牌開始迅速開拓挪威電動汽車市場。
就在上個月,在新能源領域具有雄厚實力的自主品牌比亞迪計劃向歐洲市場出售多款電動汽車,其中國內熱銷的中型電動SUV比亞迪唐將成為比亞迪在歐洲市場銷售的首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乘用車,并決定在今年年底率先在挪威進行初步的市場測試,除此之外,比亞迪也將在年底用兩款商用車打開歐洲商用電動汽車市場,其中包含一臺小型電動貨車和一臺7.5噸載重的重型電動卡車。而在最近的6月初,上汽大通已經宣布將在6月中旬正式在歐洲上市e DELIVER 3車型的廂式電動貨車,并且將在挪威率先開啟預售。據挪威汽聯會發布的數據,上汽名爵今年已經在挪威市場售出600多臺電動汽車,這也為其他中國品牌的進駐打好了基礎。從多家新能源企業的營銷戰略也能看出,挪威市場在整個歐洲市場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而作為歐洲的一個小國,挪威的人口僅有德國的6% 左右,雖然在挪威政府的支持下,當地成為了電動市場發展早期最重要的部分,但是隨著其他歐洲各國的新政不斷出臺,德國、法國等國家有望在不久之后超過挪威,成為歐洲最大的新市場。而中國品牌進入歐洲市場如今正是新現象,在近兩年這些車輛將快速進入北歐市場,到時雷諾等老牌歐洲車企將面臨市場突破等方面的諸多窘境。
面對全球化趨勢,自主品牌汽車將會乘著"走出去"的東風迅速開拓國外市場,對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進駐僅僅是國產汽車"走出去"的一個縮影,在未來自主品牌將會開拓更大的國際市場,向世界彰顯中國品質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