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動汽車能否取代傳統汽車?
楚天都市報記者姚崗 簡俊暉 通訊員 張敏 張玲
智能手機替代傳統手機時,很多人感覺是一夜間的事。那智能電動車會像手機一樣,快速取代傳統的燃油車嗎?在8月11日的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圍繞這一話題展開了激烈的探討。大咖們的PK,也給武漢汽車未來發展提供了諸多思路。
汽車大咖江城論劍
智能是方向 電動存爭議
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快速推進,給汽車產業帶來了新的技術變革浪潮,給車企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與會嘉賓認為智能化是汽車行業發展的方向,但是否一定發展成為電動化則存在爭議。
在“擁抱未來真變革打造新汽車”為主題的圓桌論壇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說,“不管是用燃油車,還是用電動車,哪怕是用手拉也行,智能化最終是給用戶帶來最佳體驗和感受。無論新舊造車勢力,最終都是瞄準智能化。”
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則認為,“比如以自動駕駛為核心的智能化,電動化是最適合它的動力形式,所以我一直在提一個詞叫智能電動汽車。”
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主席賈可也看好汽車智能化的發展,“智能化實際上就涵蓋了網聯化。如果這個車都不網聯化,智能化無從談起。電動化將使智能化更方便。”
在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看來,新能源汽車趨勢是不可逆的,但他認為,“在汽車動力方面,我和新勢力造車有不同的看法,汽車智能化可以像手機一樣,更加節能、功耗更小,電動車雖然有其優勢,可以在不啟動的情況下開空調,但不是所有品類汽車都適合電動化,比如商用車或者長城皮卡變成純電,可能更不經濟。”
竺延風演講
智能電動汽車替代傳統汽車有多快
手機進入智能機時代,智能機很快替代了傳統手機。智能電動汽車能否像智能手機那樣快速普及呢?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認為,“我覺得這個速度會比手機要慢很多。手機大概要花五到六代,智能電動汽車則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才會有數量的變化。”
而李斌則更樂觀,他認為智能電動汽車取代傳統汽車的速度會比大家想象的快。“10年后,大家談論汽車,它一定是智能電動汽車。經過3至5年將確定汽車的終極形態,車企就可以按照這個模版來做自己的車了。因此,從產品層面,智能電動汽車普及的速度要比大家想象的快很多。”
而在魏建軍看來,由于智能化增加的成本等因素影響,發展速度不會如想象的那么快,所以不會像智能手機那么快普及。
曹德旺表達觀點
作為汽車產業鏈的“玻璃大王”,福耀玻璃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對當前正火熱的新能源汽車發表了不同見解。他認為,經營一個產品,要堅持有效投資,投入、產出要成正比,“新能源汽車是方向,但做事情不能太著急,在事業上要想成功,必須通過非常的努力,同時還需要時間來沉淀你的文化。”
針鋒相對
傳統車企PK新勢力,誰勝算更大
智能電動化的下一代汽車,誰會贏得先機?對此,傳統大佬和造車新勢力均自信滿滿,都認為自己能勝過對方。
作為傳統車企陣營的代表,魏建軍雖然認可電動化是趨勢,但他認為智能化增加的成本等影響,其發展速度不會那么快,何況國家還提出商用車的氫能方向。他還打趣道:“將來華為要是能把更高算力的芯片、極低的功耗,我們裝在自行車上也可以。”并向新勢力叫陣:“新勢力不可能永遠叫新勢力,它也會變,老的勢力也會智能化,最終還是一個賽道。”
李斌則針鋒相對地說,智能電動汽車領域一定是新勢力的主場,未來這個領域品牌集中度會非常高,“特斯拉毫無疑問在這里面。如果蔚來汽車可以存活,加上蘋果、特斯拉在內,我認為主流高端市場未來會縮減到5家車企之內。”顯然,他認為傳統車企很難分到這杯羹。
參會嘉賓觀摩車展
新勢力的另一代表何小鵬則更為激進地說:雖然汽車品牌會有相對集中的過程,但“一些全新的甚至今天還沒有出車的品牌”未來也會進入汽車行業,因為新勢力很注重科技,又有全球視野,所以機會更大。
賈可的立場則比較中立。雖然他認為傳統汽車業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而新一代消費者的需求又引來新的挑戰者,但“對于勇于打破自己牢籠的汽車人來說,現在又正是孕育冬芽最好的時期。”賈可表示,汽車的智能電動方向是毋庸置疑的,而這其實是個新賽道,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新勢力,本質上處于同一起跑線。“大家都到無人區了,誰模仿誰?只有靠自己了。”賈可說,“在汽車業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誰要是傲慢,誰就一定會粉身碎骨,無論它現在多么強大。”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站在供應商的角度,對這個問題有著獨特的視角。“有專家提到‘軟件定義汽車’,其實僅有軟件還定義不了汽車,軟硬結合才能真正定義汽車。”含蓄地表達了他認為傳統車企和新勢力各有優勢的觀點。同時,他認為自己作為軟件供應商,可以由各類車企一起開發基礎軟件和平臺軟件,幫助車企實現智能化、網聯化,“讓車企縮短開發周期,提高迭代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