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過冬這樣做讓你免去里程焦慮
大河報·大河汽車客戶端 耿子騰
每到冬季低溫來襲,電動車主就不免要擔心愛車的續航里程問題。由于電池本身的屬性限制,低溫下電池充放電性能會受到影響,因此,在冬季開電動汽車就有別于開燃油車,掌握正確的用車方式顯得尤其重要。
對付低溫 各品牌都有“黑科技”
由于目前電動汽車采用的電池大多都是三元鋰電池,受到冬季低溫影響,電池衰減活性降低,預熱損耗增加,直接反應在車況上就是充電速度變慢、續航里程縮減。相關數據顯示,當室外溫度低至零下10℃時,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會縮減30%,并且氣溫越低,電池衰減的就越多。

因此,為了減少動力電池的預熱損耗增強化學反應活性,停車后可趁著動力電池仍處在高熱度時,及時給車輛充上電,此時車輛并不會受到外界環境溫度的影響而降低充電效率。而給動力電池配備加熱系統,則成了車企常見的做法。
據北汽新能源4S店員工介紹,他們目前的新款車型已經具備了低溫預加熱充電技術,可以通過對電池進行預加熱,達到提升充電效率避免冬季里程衰減。尤其是對于那些長時間停放的車輛再次充電時,可以在用車前的1~2小時啟動充電,并且還可以利用充電樁的電打開空調給車內供暖,保證車內溫度的同時續航里程也不會受影響。最近,福特汽車還通過研究不同顏色的照明環境、控制座椅溫度等方式以延長電動汽車續航里程。
威馬汽車則專門為北方車主提供可選裝的電池包熱管理技術。據悉,其獨創的“黑科技”熱管理2.0系統,新增冬季續航增程系統,采用外部熱源同時對電池包和座艙進行加熱,確保電池不管是在放電還是充電過程中,都保持在最佳溫度區間,該系統可節省約20%電量用于續航,相當于NEDC綜合工況下提升車輛續航里程100公里。
目前,通過增加快充速度也成了大多數新能源品牌解決續航問題的新辦法。例如長安、比亞迪的新能源車型可以在半小時內就把電量從30%充至80%,這就解決了很多車主出遠門的需求。隨著充電樁的不斷完善,在河南很多高速服務區也都建有高壓充電樁,即便是車輛需要開出鄭州市區,只要提前規劃好線路,通過手機或者車載APP提前找好沿途充電樁,也大可不必擔心車開到半路沒電的情況出現。
正確的駕駛習慣 更省電更持久
相比燃油車,駕駛風格對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影響更大。比如在開車過程中應避免頻繁急加、急減速,做到平穩起步勻速行駛,才能更有效節能。如果有動能回收功能不妨將其調至最大,這樣平穩的剎車也能盡可能增加電能的回充。

廣汽新能源的孫經理告訴記者,冬季電能的損耗很大一部分來自于車內空調取暖。據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進行的研究表明,如果在純電動汽車上使用空調,最多會減少50%的續航里程。跟燃油車利用發動機余溫供熱不同,大部分純電動汽車的空調制熱也得靠電,如果溫度開得過高,會大大影響續航里程。因此,使用空調,溫度控制在22℃最適宜,并且打開內循環及腳部出風模式,剛開啟空調時可以打開車窗讓車內冷空氣先排出車外減少能量消耗。當車內溫度上升后可以采用小風量維持供暖,切記頻繁開關空調。
為了給車輛“保溫”,冬季停車最好選擇地庫或者室內停車場。記者通過實測,當氣溫低至0℃時,鄭州很多小區的地庫溫度仍可保持在5~8℃。
除此之外,低溫導致的輪胎胎壓下降與地面摩擦增大,也會相應地增加動力損耗,因此對胎壓、剎車這些涉及行車安全的系統也要定期維護。通常,冬季的輪胎胎壓比正常值多0.1~0.2Bar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