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中國海茲曼:未來兩年推出30款新能源汽車
編者按:
編者按:
喊了很多遍狼來了,現在這是實實在在的“車市寒冬”了。從三季度的數據來看,汽車市場的負增長基本已經確定,而對于未來形勢的判斷,顯然也是不容樂觀的。在這樣的形勢下,汽車企業都拿出了什么樣的對策?光扯著嗓子喊有信心顯然是不夠的。現在,外資品牌在加碼布局,在SUV市場自主品牌的優勢已經開始褪去,合資新能源汽車已經到來,那么自主又將何去何從?在這樣的一個冬天,如何“貓冬”?
正文:
兩個月后,海茲曼將告別中國。11月16日的廣州車展,成為海茲曼在中國參加的最后一屆車展。當日,位于德國沃爾夫斯堡的大眾集團監事會對外宣布,明年1月,現任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將退休。而令人意外的是,中國管理董事會負責人一職將由大眾集團一把手——全球管理董事會主席迪斯博士親自兼任;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一職則由現年55歲的大眾品牌乘用車中國CEO、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馮思翰博士出任。
對此,大眾中國在官方新聞稿中解讀稱,新的管理架構充分顯示了中國在集團全球業務中的重要性。事實上,今年以來,福特、日產都針對中國進行了類似的管理架構調整。大眾中國方面稱,“中國在電動汽車、智能網聯、自動駕駛及共享出行等方面領跑全球市場,中國市場需要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的直接了解與深度關注。”
這是今年以來,大眾集團對中國業務升級調整的第二步。延遲退休兩年的海茲曼,選擇在大眾中國新業務航向已定時離開,也襯托出大眾集團對于轉折期中國市場穩定過渡的重視。2012年掌管大眾中國業務的海茲曼引領了大眾在華的鼎盛期。其中,過去兩年,正是大眾從傳統汽車制造商向可移動出行方案提供商轉變的關鍵節點。
似乎為了在海茲曼離開前布局好在中國的新藍圖,大眾集團在過去兩年密集推出多項在華新戰略。幾乎每一次車展前夜,大眾集團都會釋放出針對中國市場的重磅投資計劃、針對新領域的戰略計劃。
2017年大眾中國發布了電動汽車戰略——“Rodmp?E”,并宣布在2025年之前,將與合資企業伙伴在電動出行領域直接投資超過100億歐元;到2025年,將在中國投產近40款新能源汽車,交付量達到150萬輛,并側重SUV車型的發展。2018年,剛上任大眾集團CEO的迪斯親臨中國,做出新的承諾:未來五年(到2022年),大眾集團攜手合資伙伴,預計投入150億歐元用于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數字化和全新移動出行服務領域。
本次廣州車展,海茲曼又宣布了他任期內大眾在中國的最后一筆投資計劃:“僅明年一年,我們計劃將與合作伙伴在中國投資超過40億歐元,用于電動汽車、互聯互通、移動出行服務、研發、高效生產流程及新產品開發等領域。”這40億歐元顯然是五年投資150億歐元總計劃實施的第一步。
海茲曼同時宣布,未來兩年,大眾的新能源汽車將在中國大規模落地,總計推出的超過30款新能源車型中,50%的車型將會在現有的三家整車合資企業中生產;到2020年,大眾計劃在中國交付約40萬輛新能源汽車。據悉,僅大眾品牌就將有3款純電動車型在明年國產化;2020年,首批基于模塊化電動平臺MEB打造的純電動汽車將會在一汽-大眾佛山工廠和上汽大眾安亭工廠下線。
在充電配套設施建設上,從2019年起,大眾汽車集團將與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在中國搭建公共大功率快速充電網絡的解決方案。同時,大眾旗下的移動出行服務公司逸駕智能也在廣州車展上展示了在數字化、互聯互通和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進展,據悉,最新成果將應用在江淮大眾的首款車型上。
雖然在大眾汽車集團從傳統汽車制造商向“可持續移動出行解決方案新時代的領導者”轉型的過程中,海茲曼只主導了中國市場的啟動階段。但他對這一歷史性轉型的前景抱有堅定的信心。這種信心包括對大眾正在推行的SUV戰略。
訪談
經濟觀察報:大眾今年才啟動在華全面SUV戰略,但中國SUV從6月以來,中國的SUV銷量不斷創新低。您怎么看?
海茲曼:我認為SUV市場并沒有放緩或者下滑,而是調整鞏固的一年。我相信在未來,SUV車型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占比會上升到45%,并將進一步達到50%左右。”海茲曼稱。據悉,2019年大眾品牌將在華推出5款新車,其中3款是SUV;至2020年,大眾在華SUV也將從現在的6款翻番至少12款,南北大眾將擁有全系SUV陣容。
經濟觀察報:與其他品牌相比,大眾新能源車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
海茲曼:大眾不僅擁有傳統汽車制造商所具備的豐富經驗,同樣還引領和擁抱未來的科技趨勢。此外,我們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還有規模優勢——產量、銷量的增長能帶來成本優勢。大家或許會認為,比起其他廠商,我們在新能源上的進展稍微顯得慢了點。但這是因為我們在安全性、質量、品質方面有非常高的標準,不做任何妥協。
經濟觀察報:大眾預測2025年其在全球50%的銷量將來自SUV,請問有何戰略來提升在中國的份額?
海茲曼:目前,SUV占中國乘用車市場40%的份額。我認為,在2025?年之前,這一比例就會提升到50%。不僅在中國,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客戶都喜歡SUV車型。針對SUV相對較高的油耗或者充電耗時問題,我們都在研究解決方案。此外,在歐洲需求較大的緊湊型SUV,我相信在中國也會越來越受歡迎。
從三季度的數據來看,汽車市場的負增長基本已經確定,而對于未來形勢的判斷,顯然也是不容樂觀的。在這樣的形勢下,汽車企業都拿出了什么樣的對策?光扯著嗓子喊有信心顯然是不夠的。現在,外資品牌在加碼布局,在SUV市場自主品牌的優勢已經開始褪去,合資新能源汽車已經到來,那么自主又將何去何從?在這樣的一個冬天,如何“貓冬”?正文:
兩個月后,海茲曼將告別中國。11月16日的廣州車展,成為海茲曼在中國參加的最后一屆車展。當日,位于德國沃爾夫斯堡的大眾集團監事會對外宣布,明年1月,現任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將退休。而令人意外的是,中國管理董事會負責人一職將由大眾集團一把手——全球管理董事會主席迪斯博士親自兼任;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一職則由現年55歲的大眾品牌乘用車中國CEO、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馮思翰博士出任。
對此,大眾中國在官方新聞稿中解讀稱,新的管理架構充分顯示了中國在集團全球業務中的重要性。事實上,今年以來,福特、日產都針對中國進行了類似的管理架構調整。大眾中國方面稱,“中國在電動汽車、智能網聯、自動駕駛及共享出行等方面領跑全球市場,中國市場需要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的直接了解與深度關注。”
這是今年以來,大眾集團對中國業務升級調整的第二步。延遲退休兩年的海茲曼,選擇在大眾中國新業務航向已定時離開,也襯托出大眾集團對于轉折期中國市場穩定過渡的重視。2012年掌管大眾中國業務的海茲曼引領了大眾在華的鼎盛期。其中,過去兩年,正是大眾從傳統汽車制造商向可移動出行方案提供商轉變的關鍵節點。
似乎為了在海茲曼離開前布局好在中國的新藍圖,大眾集團在過去兩年密集推出多項在華新戰略。幾乎每一次車展前夜,大眾集團都會釋放出針對中國市場的重磅投資計劃、針對新領域的戰略計劃。
2017年大眾中國發布了電動汽車戰略——“Rodmp?E”,并宣布在2025年之前,將與合資企業伙伴在電動出行領域直接投資超過100億歐元;到2025年,將在中國投產近40款新能源汽車,交付量達到150萬輛,并側重SUV車型的發展。2018年,剛上任大眾集團CEO的迪斯親臨中國,做出新的承諾:未來五年(到2022年),大眾集團攜手合資伙伴,預計投入150億歐元用于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數字化和全新移動出行服務領域。
本次廣州車展,海茲曼又宣布了他任期內大眾在中國的最后一筆投資計劃:“僅明年一年,我們計劃將與合作伙伴在中國投資超過40億歐元,用于電動汽車、互聯互通、移動出行服務、研發、高效生產流程及新產品開發等領域。”這40億歐元顯然是五年投資150億歐元總計劃實施的第一步。
海茲曼同時宣布,未來兩年,大眾的新能源汽車將在中國大規模落地,總計推出的超過30款新能源車型中,50%的車型將會在現有的三家整車合資企業中生產;到2020年,大眾計劃在中國交付約40萬輛新能源汽車。據悉,僅大眾品牌就將有3款純電動車型在明年國產化;2020年,首批基于模塊化電動平臺MEB打造的純電動汽車將會在一汽-大眾佛山工廠和上汽大眾安亭工廠下線。
在充電配套設施建設上,從2019年起,大眾汽車集團將與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在中國搭建公共大功率快速充電網絡的解決方案。同時,大眾旗下的移動出行服務公司逸駕智能也在廣州車展上展示了在數字化、互聯互通和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進展,據悉,最新成果將應用在江淮大眾的首款車型上。
雖然在大眾汽車集團從傳統汽車制造商向“可持續移動出行解決方案新時代的領導者”轉型的過程中,海茲曼只主導了中國市場的啟動階段。但他對這一歷史性轉型的前景抱有堅定的信心。這種信心包括對大眾正在推行的SUV戰略。
訪談
經濟觀察報:大眾今年才啟動在華全面SUV戰略,但中國SUV從6月以來,中國的SUV銷量不斷創新低。您怎么看?
海茲曼:我認為SUV市場并沒有放緩或者下滑,而是調整鞏固的一年。我相信在未來,SUV車型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占比會上升到45%,并將進一步達到50%左右。”海茲曼稱。據悉,2019年大眾品牌將在華推出5款新車,其中3款是SUV;至2020年,大眾在華SUV也將從現在的6款翻番至少12款,南北大眾將擁有全系SUV陣容。
經濟觀察報:與其他品牌相比,大眾新能源車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
海茲曼:大眾不僅擁有傳統汽車制造商所具備的豐富經驗,同樣還引領和擁抱未來的科技趨勢。此外,我們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還有規模優勢——產量、銷量的增長能帶來成本優勢。大家或許會認為,比起其他廠商,我們在新能源上的進展稍微顯得慢了點。但這是因為我們在安全性、質量、品質方面有非常高的標準,不做任何妥協。
經濟觀察報:大眾預測2025年其在全球50%的銷量將來自SUV,請問有何戰略來提升在中國的份額?
海茲曼:目前,SUV占中國乘用車市場40%的份額。我認為,在2025?年之前,這一比例就會提升到50%。不僅在中國,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客戶都喜歡SUV車型。針對SUV相對較高的油耗或者充電耗時問題,我們都在研究解決方案。此外,在歐洲需求較大的緊湊型SUV,我相信在中國也會越來越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