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純電動汽車徹底崛起,未來十年或顛覆海外市場,日媒開始酸了
盡管燃油車時代還沒有結束,但新能源汽車賽道上中國已經遙遙領先。2001年發布新能源汽車的戰略規劃,2008年,國家四部委聯合發布的“十城千輛”計劃,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國內許多本土車企如比亞迪、吉利等一直在加大力氣進行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確實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從銷售數據來看,今年10月,國內自主品牌批發滲透率為30%,大大超過了合資品牌的2.7%。從增長速度來看,10月份的銷量榜單上,前15名只有一個外國品牌,國內自主品牌相較合資品牌上漲得更快。除了立足國內市場,中國車企也在不斷突破海外市場,按照目前中國電動汽車發展態勢,或許能夠實現逆襲,與歐美日韓一較高下。
歐洲許多國家都在普及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比較完善,消費者接受度高。所以,許多中國電動汽車制造企業選擇歐洲作為海外市場的突破口。早在今年6月,比亞迪就已經向挪威發運電動汽車,9月底,上海蔚來也已經進軍歐洲市場。長城汽車歐拉等小型電動汽車車型在慕尼黑國際車展也備受關注。除此之外,中國汽車企業還在不斷開拓東南亞和日本的消費市場。

一段時間以來,日系車以其經濟適用性、可靠性等特征受到無數消費者的青睞。但中國車企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實力及發展速度讓日本媒體都不禁發文感嘆!日系、德美系車的母國的市場或許就要被中國的電動汽車給取代。
這些成績的背后,離不開中國車企一直堅持不懈的探索和研發。比如說比亞迪,10月份銷量排行榜中比亞迪就有六款車型上榜,比亞迪之所以贏得消費者信賴,還得歸功于比亞迪的刀片電池、DM-i超級混動系統等技術。作為比亞迪研發的新一代磷酸鐵鋰電池,“刀片電池”補齊了磷酸鐵鋰電池的短板,能夠有效提高車輛的續航能力,解決了一大難題。

目前,電動汽車車載系統及自動駕駛技術正在研發。一旦這些高新技術應用于中國車企的電動汽車上,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將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也許再過十年,性能好,價格實惠的中國電動汽車就將顛覆海外市場,成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