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跑品牌Apollo進軍豪華電動汽車市場,首款車型計劃2024年上市
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或將通過持股超跑品牌Apollo,進軍豪華電動汽車市場。
日前,Apollo智慧出行集團(ApolloFutureMobilityGroup,以下簡稱“AFMG”)在上海舉辦全球戰略發布會,宣布正式布局豪華電動汽車市場。首款車型電動跑車Roadster計劃亮相廣州車展,并于2024年初正式上市。
AFMG屬于香港上市汽車公司力世紀(00860),過去更多專注于超跑領域。在2020年上海進博會,AFMG展出了全球首款全碳纖維量產超跑Apollo IE,售價高達300萬美元,全球限量10輛,主要面向賽車圈用戶。
此次AFMG宣布向豪華電動汽車市場進軍,或和去年引入的外部投資相關。界面新聞從上市公司公告發現,國內新能源汽車公司威馬于去年第四季度通過一系列換股安排,持有力世紀28.51%股權,成為公司最大股東。并且前威馬核心創始團隊成員之一戚正剛,也在今年2月隨著威馬的投資,出任AFMG總經理、執行董事。
威馬汽車是國內最早一批的造車新勢力,目前已經上市了威馬EX5、EX6、W6及E.5共計四款車型,價格范圍在16至28萬元之間。截至2021年底,威馬累計交付電動汽車8.35萬輛。今年6月,威馬遞交港交所IPO申請。
通過持股AFMG,威馬可以向高端市場布局,提升品牌溢價,增加營收渠道。另一方面,AFMG在國內并沒有獲得乘用車生產資質,引入威馬投資,能夠幫助解決最為關鍵的汽車生產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威馬相當于大眾,AFMG是保時捷。
AFMG創始人兼主席何敬豐表示,“憑借威馬在中國的商業化生產能力、營銷和分銷資源,我們的工程服務外包和新能源汽車業務提升至新的高度。”
按照AFMG規劃,未來將圍繞豪華純電汽車、出行與生活方式服務、元宇宙三大方向,搭建豪華純電業務版塊組織架構及業務版圖。同時,每年計劃推出至少一款產品,包括Roadster、Sedan、Crossover、Mobility car等。
戚正剛告訴界面新聞,AFMG過去擅長的超級跑車仍是小眾和以傳統動力輸出為主的市場,選擇向新能源汽車轉型,一是在集團發展立場,不能僅聚焦小眾和傳統領域;二是在品牌本身調性上,AFMG不會做二三十萬的車型;三是未來趨勢方面,豪華純電市場還存在大量想象空間。
乘聯會數據顯示,7月我國豪華車零售22萬輛,占乘用車市場份額的12.1%,而歐美地區豪華車占比能夠達到20%。全球汽車信息平臺MarkLines分析,中國豪華車市場仍然沒有達到飽和,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預計到2030年,中國豪華車市場份額有望超過20%。
另在新能源汽車領域,7月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為8.7%,與整體新能源市場26.7%的滲透率相比,豪華電動車大有可為。
目前活躍在國內80萬元級以上的豪華電動車品牌主要是保時捷和自主品牌高合。2021年,保時捷純電車型Taycan在全球賣出約4萬輛,相較前一年同比增長達106%,在保時捷總銷量中占比13.7%。高合首款純電車型HiPhi X自上市以來,累計銷量超過7000輛。
戚正剛認為,AFMG推出的豪華純電動車最大優勢在于支持高度定制化,每一輛車都做到獨一無二的體驗。這種高度定制化將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推動實現——在數字世界呈現用戶想法,再映射回物理世界將實車量產。
不過,高度定制化以及跑車設計也意味著這款車型價格不低且無法走量。戚正剛告訴界面新聞,首款跑車車型不會要求達到一般乘用車市場的銷量規模。“我對未來銷量很有信心,我們的目標就是成為中國豪華車市場的第一名。”
具體到首款量產車型,Roadster將繼承AFMG傳統優勢的超跑團隊設計和工程技術理念,是一款具備碳纖維車身的雙門純電智能跑車。在內外飾上,將以沖突美學設計理念,使其具有超跑外形以及極簡的未來感內飾。
戚正剛曾主導開發威馬首款量產車型EX5,在汽車領域深耕多年。對于AFMG首款車型的研發,他并不執著于全棧自研,而更看重和企業公司的生態合作。
“做戰略合作,做朋友圈的協作,這個更為現實。比如現在一些自動駕駛公司跟汽車公司合作,從高階的自動駕駛往下過渡,從商業化和技術實現兩方面來看,都更切實際。如果讓我全部自研,不是我現在能選擇的路線。”
造車是一門投入大、投資周期長的生意,充沛的資金必不可少的條件。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表示,“造車沒有400億元可能干不了,汽車行業的門檻比我們想象的要高很多”。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同樣稱,造車從0到1大概要200億,從1到100要超過300億。
與多數面臨資金問題的造車新勢力不同,AFMG在這方面壓力較輕。一方面AFMG背靠港澳民族資本、國資投資公司以及威馬等諸多股東;另一方面作為香港上市公司,AFMG比其他新勢力公司有更穩健的融資渠道,為造車持續輸血。
按照規劃,AFMG跑車市場將會在中國和德國兩大市場同步推進,而乘用電動車方面,會首先考慮扎根中國市場。
界面新聞注意到,力世紀去年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在上海金橋設立研發中心、地區總部及生產線。2021年3月,力世紀與位于上海金橋的一家A股上市公司訂立合作框架協議,擬進行有關高性能電動跑車及豪華電動汽車的技術及產品的生產及研發。這家上市公司名字目前尚未透露。
戚正剛向界面新聞介紹,AFMG中國內地團隊今年剛開始搭建,將側重在整車集成和智能化實現方面。目前內地團隊人數只有50人左右,最終目標是設定在500人。這個團隊規模并不算大,一個典型對比是小米自動駕駛部門的人員投入就已經到了500人。
“整個公司團隊我可能輕量化運作,因為很多供應鏈都已經成熟,我不需要再搭建一個四五千人的隊伍。”戚正剛表示,“我會從互聯網領域引入前中后臺的概念,搭建組織架構,成立用戶運營團隊、數字團隊以及整車研發團隊等。”
從更長遠角度考慮,AFMG將從汽車公司向出行公司轉變。戚正剛指出,“未來出行,核心一定不是汽車,而是需要移動的人、物品甚至是信息。”AFMG將陸續推出車主專屬管家服務、豪華智慧出行租賃服務、生態精選等服務,打造用戶運營社區和個性化服務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