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補助金同比“縮水”近一半,為何新能源汽車獲補難度加大
中國經濟網消息: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2017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初步審核情況”的公示。公示顯示,2016年和2017年新能源汽車企業共應清算補貼資金約189.7億元,其中2016年為123.3億元,2017年為66.4億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發現,2017年企業申報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數數量比2016年增加了近8成,但經核算后的應清算補助資金僅為2016年的46%,“縮水”接近一半。
據公告顯示:2016年,有86家企業的512種車型申報,共計51016輛。企業申請清算資金1246311.3538萬元,專家組核定的推廣50208輛,應補貼金額1233058.2724萬元。2017年,有87家企業的432種車型申報,共計230616輛。企業申請清算資金960114.6837萬元,專家組核定的推廣數161667輛,應補貼金額664099.1825萬元。
那么為何新能源汽車獲得補貼的難度會增大呢?到底是政策扶持問題還是說另有原因呢?經過調查發現,國家對于車輛檢查加強了審核。
據2017年公示顯示,部分車輛之所以未能核定通過,主要包括以下原因:未接入國家監管平臺、國家監管平臺數據核算里程不符合要求、行駛里程不足2萬公里等。除此之外還包括行駛證注冊日期在推薦目錄發布日期之前、關鍵零部件參數與推薦目錄參數不一致、電池單體型號與推薦目錄參數不一致、電池組型號及生產企業與推薦目錄參數不一致、驅動電機型號與推薦目錄參數不一致、驅動電機發票企業名稱不符、企業填報推薦目錄批次有誤等。
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實施以來,銷售數量快速增加,產業化步伐不斷加快。《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四部委將加強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情況的監督、核查。對于“提供虛假技術參數,騙取產品補助資格的;提供虛假推廣信息,騙取財政補助資金的;銷售產品的關鍵零部件型號、電池容量、技術參數等與《公告》產品不一致的”行為,四部委將視情節給予通報批評、扣減補助資金、取消新能源汽車補助資格、暫停或剔除“推薦車型目錄”中有關產品等處罰措施。
所以所謂的新能源獲補難度加大并不是政策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限制,而是部分車企為按照標準生產出存在問題的車輛,亦或者車輛沒有嚴格按照標準進行安裝,所以導致一部分新能源汽車無法獲得補助。近幾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發展,新能源汽車市場越來越蓬勃,在這個大市場環境下,不少企業選擇進入新能源領域其他分一杯羹。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是好事,不過要避免急功吉利、粗制濫造!只有嚴格把關好產品才會有更好的出路,而許多早已進入新能源領域的人也要持之以恒,切勿懈怠。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