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政府和科研學術高層是存在著較大的爭議
其實對于新能源未來發展,政府和科研學術高層是存在著較大的爭議的,爭議的點主要在于新能源未來走向到底是什么,衣寶廉認為燃料電池方向將會是未來新能源主要的走向,楊裕生認為增程式混動才是未來的主要方向,而宋秋玲則堅持認為純電動才是未來必須堅持的路線。我們可以來足一分析這三個方向,燃料電池主要是以氫燃料電池為主,氫燃料電池汽車是最像汽油車的,加氫速度快,無污染,續航高。
然而目前市場制氫主要以電解水為主,用電來電解水制氫,用氫驅動,況且氫的運輸與貯存也是兩大難題,加上建設加氫站的巨額費用,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幾大障礙。從產業鏈角度,電池供應商和原材料我國已經在領先的行列。此外加上政策推動,無疑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單一市場。從上游到下游終端市場怎么看似乎都是一片利好。
然而,就現目前來說去年補貼一退多少車企在裸泳。北汽,廣汽看似新能源銷量風光無限,拋去跑滴滴,跑運營的私人占比還有多少?產業現狀低端企業從造老頭樂低速車轉型做營運,然而本質上還是以補貼為目的。不過隨著特斯拉國產化,行業現狀即將發生劇變。相比于傳統動力總成被電池電機代替的新能源汽車,特斯拉在智能化,聯網化上有著明顯的優勢。
電動汽車行業要想經歷一個類似手機行業大發展的時期,必然要將電動汽車和智能化以及聯網化相結合。目前國內的行業標桿反而是蔚來,小鵬這類造車新勢力,然后從財報上來看,這些公司遠未盈利。隨著大眾ID系列,特斯拉國產化,以及其他合資品牌電動車逐漸上市,國內電動車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
就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做得好的其實都是數得過來的,像是榮威就是其中的一點。我自己是很喜歡榮威新款的RX5ePLUS混動車型,它有一個“3.0綠色澎湃動力”據說是和3.0T的燃油車一樣的動力,別說我是有點心動,要知道同樣的動力輸出這個價位還是很高的。對于國家層面來講,純電可以使我國未來擺脫石油進口依賴,石油是工業的血液,一旦被掐斷了石油供給,造成連鎖反應,損失將會是難以估量的。
還有就是增程式混動,這個模式特點很明顯,他只是省油,沒有改變汽油車的本質,然而車上裝載著兩套動力系統,兩套系統一旦有任意一套出現問題,車就要拋錨,故障率大大提升,后期保養成本也將大大提高,而且對于國家來講,這個方式沒有解決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擺脫石油進口依賴,從國家角度來看,這個模式不會是國家想要的。另外還有特斯拉已經國產,銷量一直遙遙領先,而作為傳統車企所面臨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只能希望他們化壓力為動力,繼續努力加油!
最后,國家鼓勵新能源汽車,重在新能源,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大家都知道,它價格的升降和國家經濟的變化相關性是很大的,如果新能源問題解決了,國家對于外部的石油依賴性會降低,經濟會迎來更快的成長,所以新能源車,不僅僅是國家希望可以有機會把握車輛制造的工業鏈條,這個強大的鏈條可以提供很多的就業,再有就是新能源的研究與發展將最大程度地降低國家對石油的依賴,給國家的經濟帶來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