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電動汽車時代來臨德國汽配商艱難轉型
2023/10/22 21:59
參考消息
1996
0
據法新社10月18日報道,德國汽配商正在進行適應電動車的艱難轉型。
報道稱,在近一個世紀里,德國埃貝赫集團為內燃機汽車制造排氣和加熱系統。隨著向電動汽車的過渡,這些技術的日子屈指可數了。
這家企業在德國西南部的黑爾克斯海姆的工廠因此在數年前就開始為電動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生產加熱系統。這是一個技術和資金方面的雙重挑戰。

全球雇員超過1萬人的埃貝赫集團其52%的收入仍然依賴于傳統內燃機汽車。而歐盟計劃在2035年之前禁止這種汽車用于新車銷售。
無論生產變速箱、剎車、空調系統還是機械軸承,整個汽車零部件行業都必須解決這個看起來不可能的問題:使其產品適應電動互聯,同時保持其與內燃機相關的專有技術,內燃機在世界許多地方仍有未來。
埃貝赫集團電加熱部門的負責人卡斯滕·博爾茨指出,“我們擁有合適的工具、知識和技術”從而保持競爭優勢。
然而,根據普華永道下屬的思略特公司的一項研究,自2019年以來,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全球市場份額下降了近3個百分點。
德國汽車研究院的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分析說:“這些新技術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投資。企業不一定有這些資金,找到投資者也不容易。”
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是寶馬、大眾、奔馳等汽車制造商不可或缺的產業網絡。在全球第一大汽車技術供應商博世以及采埃孚公司、大陸集團等德國汽車設備巨頭的身后,無數的德國中型企業構成了德國汽車行業的支柱。
在身處困境多年后,在全球有員工超過9萬人的德國電纜制造商萊尼公司今年不得不宣布要進行一場重大重組。向主要制造商供應鈑金零件、員工約1700人的德國阿爾蓋爾公司在6月份申請破產。
杜登赫費爾指出,“我們在德國大約有400家汽車供應商。大約10%的企業可能會在過渡過程中遇到問題”,有些企業甚至面臨“破產”的風險。
與整個德國工業一樣,汽車零部件制造商也受到能源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思略特公司的研究強調了來自亞洲的越來越強勁的競爭,研究警告說,“過去20年的成功有可能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被抹去”。
去年,埃貝赫凈虧損9400萬歐元,而前一年還有著2100萬歐元的凈利潤。博爾茨表示:“競爭是汽車行業的一個正常特征。你看到了電動汽車市場這樣一個不斷增長的市場,那么當然,所有人都想要它的份額。”而內燃機汽車收入“仍將是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與國際競爭對手相比,德國企業正在失去優勢。思略特公司的研究顯示,近年來,一些亞洲公司在全球汽車設備供應商排名中有所上升。就營收排名而言,去年有三家亞洲公司進入前十——中國電動汽車電池巨頭寧德時代,日本電裝公司以及韓國的現代摩比斯公司。
為了應對競爭,一些設備制造商認為有必要改變企業規模。2022年初,法國主要的汽車配件制造商佛吉亞公司完成對德國海拉公司的收購,然后將公司名稱改為佛瑞亞集團。
上周,機械軸承企業、來自德國巴伐利亞的舍弗勒集團對變速箱制造商緯湃科技公司發起收購要約,以打造一家擁有12萬名員工的專營電動汽車設備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