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說了哪些方面?
1月10日-1月12日,2020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以“把握形勢 聚焦轉型 引領創新”為主題,將就全球范圍汽車產業與市場發生的重大變革、轉型方向及路徑、中國汽車的產業政策走勢、企業的戰略轉型舉措展開。論壇將討論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產業重組的機遇與競爭合作模式等業界關切的核心議題。新京報汽車頻道將就本論壇進行及時全面報道。
預計2020年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會爆發成長
中國公路學會自動駕駛工作委員會主任、東南大學-威斯康星大學智能網聯交通聯合研究院院長冉斌表示,應該降低成本,讓老百姓買得起、用得起自動駕駛汽車,讓聰明的道路支撐部分自動駕駛汽車的功能,發揮車路協同效應。他進一步表示,預計今年會是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爆發成長的一年。

冉斌表示,目前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大多以車為智能主體,將汽車打造成極為聰明的移動智能體,但是其短板明顯,最突出的就是系統設備昂貴,難以在短時間內大范圍推廣。
他認為,單車智能的成本太高成為自動駕駛目前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老百姓用不起,但如果通過路車的設施、一體化的發展,讓部分自動駕駛功能通過聰明的道路來替代,可以大規模降低成本,車載成本最高降幅可達到90%-95%。這也就是車路協同自動駕駛。
“我們去年發布了一個自動駕駛大規模發展的相關藍皮書,對發展的四個階段做了一個定義協同。”冉斌說到,“通過系統(車、路)高效和協同執行感知、預測、決策和控制功能,形成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為核心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統。”
2030年或有上萬輛量產無人駕駛車上路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表示,2020年到2030年是產品孵化期,將無人駕駛的幾個要素結合起來,并找到突破口,當下實現在特定場景的無人駕駛的應用,但大概要到2030年左右才會有上萬輛的量產無人駕駛車上路。
李德毅表示,現在智能化越來越重要,加上5G和道路的智能化,讓自動駕駛變得越來越有可能。他認為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區別在于智能技術讓汽車的滲透程度不同,未來汽車是移動生活代步機器人,它能夠幫助我們享受生活。
另外,李德毅稱自動駕駛除了要有人工智能之外,激光雷達的進步也是非常大的突破;在中國自動駕駛有一定特色,人-車-路三個要素結合起來,這就是中國的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的特色。如何將智能網聯做出成績,他認為可以嘗試在車和路上的創新,比如把智慧燈桿、智慧路燈和單車智能結合起來,走出有中國特色的道路。
另外,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很重要,無人駕駛最大的驅動力就是要把汽車是人類的“第一殺手”的罪名清除,為了這個目標,我們要研究事故是怎么發生的,在事故發生前如何防范。
云平臺是未來智慧交通的重要基礎設施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克強在“智能網聯汽車云控基礎平臺”的報告中表示,云平臺是未來智慧交通的重要基礎設施。

李克強教授稱,智能化和網聯化融為一體形成新的產品,其中強調的融為一體并不是簡單的疊加。他表示,融為一體以后需要本地屬性,中國將來要做新一代的自動駕駛,一定是融為一體的中國方案;未來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要滿足中國的基礎設施標準,滿足中國的運營標準。
李克強進一步強調到,在這種情況下,產品結構會發生變化,一種新的汽車產品會出現,所以未來智能的基礎設施、智能的運營系統、信息安全系統以及針對這個體系新的汽車單車硬件結構,都在同一個體系下運行,其中最重要的一塊就是云的協同關系。
他表示,這個云可以叫做云平臺,是協同感知、協同決策的概念,是一種云空的概念;在這樣的控制系統組成里面,基礎平臺很重要,基礎平臺是未來云控系統中具有國家屬性的基礎設施。
李克強認為,未來云控系統不僅僅是做到了目前的網絡鏈接和運行監管、普通的非實時服務功能,更重要的是走到協同的自動駕駛,這將是一種全新的產品形態和運營的形態。未來的發展目標是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其中云控平臺將會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