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朱江明:10年后,智能電動汽車只需5萬元
“兩年是一個智能電動汽車的更新周期,跟上這個節奏才不會落伍。”4月1日,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 朱江明于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年)上如是說。
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 朱江明;圖片來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他預期,未來十年,也就是五次迭代更新,一款通勤用的、能夠自動駕駛的智能電動汽車,成本將會降低到5萬元。
“車是大眾化消費,不是品牌與身份的象征”
站在2023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這樣一個定價對標的是一臺簡配的微型電動車,最直觀的便是五菱宏光MINI EV。
但朱江明的5萬元智能電動車絕非如此簡單。
“這并不是普通的微型電動車的定價,而是類似零跑C11這樣一臺中大型SUV產品都將可以實現。”朱江明在接受蓋世汽車等媒體采訪時強調。
在他的觀念中,未來的汽車,只是一個消費品,就像家中購買的一臺電視機一樣,只是一個代步工具而已,“5萬元完全有可能”。
5萬元=電池1.5萬+電驅0.4萬+智艙智駕0.6萬+其他
如何實現如此大幅降價?
拆解來看,現階段,一臺整車的成本中60%-70%源自電子,其中動力電池便占四成。伴隨動力電池技術的不斷迭代,補能設施的快速增設,超快充技術的逐漸成熟,動力電池成本下調是必然趨勢,同時減少的還有單車電池容量。單是動力電池成本,“十年后可能下降一半。”
圖片來源:零跑汽車
在電驅領域,機械部件輕量化、電子部件國產化趨勢明顯,未來電驅將實現更小體積、更大能量,十年后200kW電驅系統降至4000元。
圖片來源:零跑汽車
在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領域,以較為領先的技術為例,智能座艙成本約8000元,激光雷達、高像素攝像頭、高算力智駕芯片、高清地圖等智能駕駛成本約30000元。智能化程度更高后,一顆芯片就能實現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的總控,十年后軟硬件加起來只需6000元。
圖片來源:零跑汽車
“綜上來看,電池15000元,電驅4000元,智能座艙加智能駕駛6000元,車身、內飾、底盤等25000元,這樣算下來,十年后智能電動車有望降到5萬元。”朱江明說。
圖片來源:零跑汽車
不止如此,空氣懸架、五連桿等豪華硬件也正在從豪華走向大眾。比如過去四十萬級豪車才配備的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現在15萬的零跑C11同樣搭載;過去百萬級豪車才有的空氣懸架,現在30-50萬級車也配備,未來可能也成為15萬級車的配置。
大幅降價、快速迭代,高度自研是關鍵
過去十年,隨著技術進步,電視、空調、手機等行業的整體價格大幅下降,“摩爾定律”體現明顯。朱江明認為,智能電動車以電子部件為核心,電子架構替代機械架構,同樣適用這一定律。
近年來,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整車域控三大系統迭代加速,18-24個月就進化一次。以智能座艙為例,2019年零跑T03采用14nm的高通8953芯片;2021年C11、2022年C01采用7nm制程的高通8155芯片;2023年,零跑全新車型將搭載更為先進的5nm制程的高通8295芯片。
圖片來源:零跑汽車
再比如智能駕駛系統,2020年量產的英偉達12nm制程的Xavier芯片,AI算力30TOPS;2022年量產的英偉達7nm制程的Orinx芯片,AI算力達到254TOPS;下一代英偉達5nm制程的Atlan芯片預計將在2025年量產裝車,AI算力高達1000TOPS。
在他看來,伴隨汽車電氣化、智能化的高速發展,汽車技術迭代需逐步提速,“汽車就是兩年整個電子電器架構必須換一代,而且要把以前所有的品種都要換掉。”朱江明如是說。
他進一步表示,“這對傳統車企而言將帶來巨大挑戰,完全Tier1的模式在電子電器架構,核心硬件這個領域是行不通的,你只有自己研發,才可能跟得上這樣的節奏,也才能夠讓你的軟件有更好的延續性。”
而聚焦零跑汽車自身,在經過多年沉淀,其已實現整車成本70%的自研自造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零跑的平臺架構5年實現3次迭代,從2019年的分布式電子架構(Leap1.0)轉向2021年的域集中式電子架構(Leap2.0),今年下半年還將推出中央式電子架構(Leap3.0)。
圖片來源:零跑汽車
在朱江明的預期中,2023年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或將達至40%,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各占一半的目標勢必將提前到來,在邁向新能源汽車千萬輛時代的過程中,新造車領域的戰場征伐激烈,零跑汽車將堅持以成本定價,打破汽車行業的高溢價,做用戶的代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