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造車記”又更新:四季度試生產明年交付
3月31日,中國恒大召開2020年度業績發布會,許家印在會上表示,恒馳預計在今年四季度進行試生產,計劃2022年實現批量交付。這意味著,恒大“造車記”再度更新。
一家以民生地產著稱的企業,為什么要全面拓展新賽道,投入大量資源死磕新能源汽車?而恒大造車又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取得碩果?不妨通過回顧恒大造車路來尋找答案。
恒馳9款車已全球發布
新能源汽車為什么重要?
很多人或許會認為,新能源汽車不過是汽車業的一次升級;而恒大造車,不過是恒大的一次轉型。如果這樣想,就把問題看簡單了。
新能源汽車的背后,首先關系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議題。目前,中國碳排放占全球30%左右,對全球碳排放總量的控制至關重要。而作為助力“碳中和”的主力軍之一,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將大大降低碳排放量。
其次,新能源汽車是世界汽車工業史上的一次革命,具有巨大的潛力與商機。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4300萬輛,市場規模達8.6萬億。恒大之所以投入巨大資源、克服艱難險阻也要造車,就是看到了上述大趨勢背后的重大“命題”。
恒大造車路不同在哪里?
在中國,恒大并不是第一個跨界造車的企業,但卻是第一個百折不撓、投入重金、跟時間賽跑的“拼命三郎”。
許家印確立了恒大造車的三大宏偉目標:規模目標——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到2025年實現年產銷超100萬輛,到2035年實現年產銷超500萬輛;核心技術目標——核心技術必須世界一流,知識產權必須自主擁有;品質目標——產品品質必須世界一流。三年來,恒大汽車圍繞這三大目標,以“全球造車資源為我們所用”的發展思路,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造車路。
一方面,許家印帶領高管團隊走訪了23個國家、47個城市,拜訪了58家汽車產業龍頭,通過一系列國際并購與合作,打造了一條國際頂尖的新能源汽車上下游全產業鏈:在電池、動力總成、3.0底盤架構、先進整車制造等各領域關鍵環節擁有世界最頂級核心技術。
許家印與德國海拉集團高管會談
許家印赴恒大德國hofer動力科技公司視察
另一方面,通過與MAGNA、EDAG、FEV等全球多家汽車工程技術龍頭,15位全球頂尖造型設計大師,以及博世、大陸、采埃孚等世界前148家汽車零部件龍頭強強聯手,組建造車“夢之隊”,從而確保恒馳的一流品質和一流造型
此外,人才是企業制勝的關鍵。因此恒大不遺余力吸引人才,并成立全球研究總院和智能科學院,目前已擁有8796名專業人才,科研團隊超3500人,國際頂尖專家22人,其中不乏原廣汽豐田公司副總經理高景深、原韓國SK集團電池研究院院長李浚秀等業內精英。
許家印視察恒大汽車全球電池研究院
許家印視察恒大汽車第二車型研發院
正是這條非一般的造車路,使得恒大在兩年多時間完成其他車企幾年甚至十幾年完成的發展歷程,其造車的決心以及搶占全球市場的信心顯露無疑。
恒馳距離量產還有多遠?
一言以蔽之,恒馳距離量產僅一步之遙。截至目前,恒大汽車已在產品研發、智能網聯、生產制造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產品研發方面,恒大正同步研發14款車,其中9款恒馳已于此前全球亮相,并憑借驚艷造型牢牢抓住了消費者的眼球。同時,恒馳性能也經得起檢驗。今年2月3日,許家印親赴牙克石督戰冬測,全面檢驗恒馳的各項性能,因此,恒馳足以稱得上“內外兼修”。
恒馳汽車在中汽研牙克石測試基地舉行冬季測試
智能網聯方面,3月25日,恒大汽車發布了包括H-SMART OS恒馳智能網聯系統在內的一系列科技成果。在未來量產上市的恒馳中,將會配置全球首個宇航級旗艦智能座艙、可定制化車載全息投影AI助理、超算力平臺、超級智能生態圈等一系列黑科技。
恒馳汽車智能網聯發布會現場
生產制造方面,恒大汽車按照工業4.0標準,在全球布局十大零部件及整車生產基地,引進德國西門子、舒勒、庫卡、日本發那科等世界先進的生產設備,實現先進的智能制造。目前天津、上海、廣州生產基地已啟動試生產調試,全面達產后一分鐘能生產一臺車。
恒大汽車生產基地車身車間
種種跡象都表明,恒馳量產已箭在弦上??梢灶A見,明年隨著恒馳的大規模交付,恒大汽車有望迅速搶占市場主導地位,向世界最強新能源汽車集團穩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