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加速崛起
消費日報網訊(記者樊春勤)2022年,陜西省西安市新能源汽車產量101.55萬輛,超過第二名上海市的99萬輛,一舉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的城市。目前,這個成功坐上新能源汽車產量“頭把交椅”的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加速崛起。
政策扶持 精心布局
新能源汽車產業迅速崛起
西安新能源汽車始于2003年高新區與比亞迪“結緣”。到了2009年,西安高新區便啟動了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布局。
2017年,陜西以建成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為目標,提出“300萬輛”的產能規劃。
特別是2021年以來,西安高新區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加速加力布局新能源汽車及其相關配套產業。去年比亞迪西安制造基地生產新能源汽車99.5萬輛,占全市新能源汽車生產總數的97.9%,產值成功突破千億元大關。
為了使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西安市政府在“六大支柱產業”中,把“汽車制造業”列為重點行業。先后出臺了 《西安市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實施方案》及《關于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壯大整車規模、貫通產業鏈供應鏈、強化突破關鍵領域和突出產業市場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規劃和任務要求。
2023年3月,西安市政府再次出臺《西安市支持新能源汽車擴大生產促進消費若干措施》,從落實優惠政策、企業擴大生產、新能源汽車消費、個人自用充電設施建設、企業擴大出口、汽車金融服務、汽車產品宣傳、優化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便利行駛、實施停車優惠等10個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比亞迪汽車生產線
政策扶持,精心謀劃,合理布局,使西安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健康穩步發展中迅速崛起。2022年,西安市生產汽車125.63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101.55萬輛,同比增長277.7%,占全國總產量的14%,取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的好成績。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西安汽車制造業總產值增長37.5%、汽車產量同比增長41.9%、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62.8%。
項目落地 規模壯大
傾力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2014年9月,比亞迪西安新能源汽車基地一期項目在西安高新區草堂科技園投產,形成了30萬輛整車年產規模。
2018年1月,年產30萬輛的新能源乘用車二期擴產項目啟動,同年9月,比亞迪30GWh動力電池項目落戶西安工業園; 2021年比亞迪增產30萬新能源汽車項目開始發力,實現了年產6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目標;2021年12月,總投資150億元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項目簽約落地。
2022年2月,埃頓高端汽車零部件項目開工,并在西安高新區建設高端汽車零部件生產廠房、辦公樓、研發中心及配套設施,為比亞迪本地及周邊汽車企業提供國際一流的配套產品和服務。
今年一季度新開工的百億級項目——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零部件二期項目,建成后新增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能40萬套/年。
年產12GWh新型動力電池擴產項目
這一系列的項目落地,使得西安高新區在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領域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據了解,新能源汽車是西安高新區快速崛起的千億級產業集群。目前,已經聚集了比亞迪、三星環新、眾迪鋰電池、法士特、航天民芯、特銳德等一批重點企業,吸引了海格電氣、清泰科新能源、強中動力電池等一批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構筑起了涵蓋“研發設計—核心零部件—整車制造—汽車后市場服務”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成功培育了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
技術創新 品質卓越
西安造新能源汽車深受海內外消費者青睞
技術創新,品質卓越,才能不斷推動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西安比亞迪20GWh專用刀片電池項目在西安高新區技術創新有突破,其研發的超級磷酸鐵鋰刀片電池技術和高壓大功率IGBT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其90nm的IGBT芯片成功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西安造新能源汽車深受海內外廣大消費者認可和喜愛,如今,在西安比亞迪草堂基地,一輛接一輛的新能源汽車以30秒一輛的速度走下產線,市場仍然供不應求。
為滿足陜西本地車企的汽車出口需求,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與西安自貿港建設運營有限公司、中鐵特貨西安分公司攜手合作,組織制訂專項運輸方案,采取商品車鐵路運輸專用車專列形式進行出口運輸。
4月26日,中歐班列“一帶一路”十周年長安號西安—中亞專列從西安國際港務區發車,運載261輛在西安制造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整車前往烏茲別克斯坦。
在談到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時,前來參加中國—中亞峰會的烏茲別克斯坦媒體人約達特豎起了大拇指。他說,比亞迪、吉利等汽車品牌在中亞有不錯的知名度和口碑。
據介紹,截至5月16日,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今年累計開行汽車出口專列33列,已實現常態化運輸,中亞消費者可以更快更便捷地購買到中國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