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新能源無補貼時代勝出?
作者:英才雜志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各大汽車生產商也紛紛開始加大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產業繁榮的背后自然離不開政府的補貼,然而自2016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產業補貼持續退坡,無論從供給端還是需求端,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然而激烈的市場競爭并沒有降低補貼退坡的速度。2019年3月26日,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根據此次發布的政策,乘用車領域國補下滑將超過50%,燃料電池汽車和新能源公交車補貼政策將另行公布。
同時財政部也設置了三個月的過渡期,在過渡期期間根據不同的技術標準制定了對應的補貼政策,并且在過渡期之后將取消地補(不包括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
補貼持續下降,各大車企的壓力不言而喻。 退補后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幾年內最大的變局。
小型車企受影響較大
“只有當大潮退去的時候,才能知道誰在‘裸泳’”,這句名言很適合如今的新能源汽車行業。
整個行業由野蠻生長進而變為優勝劣汰的趨勢已成定局,政策轉向“扶優扶強”,小型車企生存將更加艱難。
典型的案例就是新大洋機電集團旗下的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知豆)。這家在2017年銷量過十萬、2018年估值80億的新能源企業,如今卻被爆出銷量驟減、裁員、欠薪、欠款、訴訟各種新聞,并且每天都要面對來自全國的供應商們不斷的追債。
曾經充滿潛力的企業,如今已經成為無法上岸的“裸泳者”。
據悉,在2017和2018年知豆汽車的上牌銷量中,以公司名義購買、用于租賃的牌照分別占比為53.19%和45.88%,這和正常面向個人消費者的汽車企業業務特征并不相符。
根據計算,2017年底之前知豆賣出10萬輛新能源汽車,按照每輛汽車補貼6萬元計算,那么知豆在這一年便可以拿取政府補貼60億元,顯然這不是一個小數目。
而隨著近些年來政府補貼持續減退,類似知豆這樣依靠補貼生存的小型新能源汽車企業,必然會遭遇越發嚴酷的經營困境。
行業龍頭繼續走強
在補貼持續下降的大背景下,市場對新能源車企自身持續盈利能力要求更高。那些具備技術優勢,布局長遠的公司價值會更加凸顯。
值得注意的是,退補政策出臺后,已有不少車企陸續宣布了保價計劃。目前比亞迪、吉利、廣汽、榮威等超過10家企業已經明確表示過渡期內維持新能源汽車價格不變。
考慮到退補政策設有三個月的過渡期,有分析認為各大車企都會在今年第二季度加班加碼完成車輛生產,加之未來有終端漲價的預期,消費者也可能將購買計劃提前至春季。因此春季有望出現搶裝行情,帶動相關企業季度盈利的提升。
比亞迪(002594.SZ)是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布局最早、銷售規模最大的企業,無論在研發或者是市場占有率方面都是行業的領先者之一。
然而根據公司2018年報披露,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300億元,同比增長22.7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80億元,同比下降31.63%。
“增利不增收”是此次業績報告飽受投資者詬病的一點。面對市場投資者的質疑,比亞迪稱將通過成本控制及品牌溢價等多種方式,抵減補貼退坡對盈利帶來的影響。
同時,對于未來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比亞迪表示將從一線限購城市向二三四線城市拓展,最終實現新能源汽車在全國范圍內的銷售覆蓋。
在年報中,比亞迪明確提到未來將引進更多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吉利汽車(0175.HK)或許將成為補貼退坡的受益者。在退補政策發布之后,短短8個交易日內實現吉利汽車股價產生了14%的漲幅,可見二級市場投資者對綜合造車能力較強企業前景的看好。
另外2019年,吉利汽車的新能源戰略迎來了一支來自“友軍”奔馳公司的“支援部隊”。據報道,吉利和戴姆勒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范圍聯合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向電動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發展。
根據雙方合作協議,全新一代純電動smart將由梅賽德斯-奔馳的全球設計部門負責設計,吉利控股全球研發中心負責工程研發,并且預計在2022年投放市場。
新能源客車或超預期
與比亞迪的情況有些類似,在新能源汽車過度競爭、補貼下降的大環境之下,宇通客車的業績也難以幸免。根據年報披露,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317.46億元,同比下降4.44%;凈利潤23.01億元,同比下降26.45%。
可以看出即使在新能源公交這個細分領域,由于銀隆、常隆、福田等企業的加入,目前宇通客車公交車市場占有率為26.1%,同比下降1.4%。
與此同時,行業內另外一家重要企業金龍汽車(600686.SH)的日子也不太好過。廈門金龍汽車于2019年1月30日發布預減報告,稱公司在2018年營業收入預計185億左右,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億元左右,同比減少68.7 %左右。
可見對于新能源客車行業來說,受到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并非僅對某一家企業產生的獨立影響。
雖然此次退補政策對于新能源乘用車領域影響明顯,但是對于新能源公交車并沒有做出相應的政策,加之沒有取消新能源公交車的地補,未來一段時間新能源公交車替代進程將會有所加快。
根據交通部的政策部署,到2020年底,重點區域的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公交車將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正在加速存量傳統公交的更新, 受新能源公交車細分行業的帶動,新能源客車這個重要的細分行業中,對于龍頭企業來說,未來局面將有望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