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會不會在兩三年后取代汽油車?
這個問題并不局限于國內,挪威政府已經明確2025年淘汰所有燃油車,英國法國為2040年,車企大國德國也已經表明,禁止燃油車也僅僅是時間問題。今年,無論在歐洲還是美國純電動車特斯拉的銷量大幅增長,各大傳統燃油車廠都已經或者準備推出純電動車,以蔚來為代表的國內的電動車廠商也都推出了新品量產車。
電動車乃是未來之趨勢,已經發展了近百年的依靠化石能源為動力的燃油汽車最終將會被取代,汽車也會進化,一切只是時間問題。
首先電動車技術在二三年內將給改變不了電池續航問題和快速充電及充電樁普及。電動車發展了十幾年,車型技術上和蓄電池續航上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不能抵消和汽油車相比的短板。
電動車在國內發展的依據是環保和節能,基于這點國家給予廠商和消費者大量的現金補貼,這樣培養了一部分對于用車成本在意和對充電要求不高的的消費客戶,但大部分消費者尤其是國外,燃油車目前乃至10年內都是消費者強有力的選擇。因為他們對電動車電池續航和方便充電還是顧慮重重的。
基于此項,因為內燃機消耗的石油,才是這些公司財富的源泉。未來,即使電動車發展前景再好,世界上各個國家的石油公司的老板們也是不會坐視內燃機市場被電車市場所奪走,因為世界上百強千億規模的大型公司,得有20家是石油公司。電動車這些初出茅廬的小公司,是競爭不過這些百年千億美元規模公司的。所以,電動車會在相當長時間內和內燃油車共同存在的。只要電車市場份額不沾油車過多時,內燃機汽車企業會允許電車公司發展的,但絕對不會任其發展。
目前電動車有一個關鍵技術無法解決,那就是快速充電,再無法解決這個技術之前,電動車是無法取代汽油車的。舉個例子,你開車從廣州到北京,路上沒油了,你開進加油站,5分鐘后,加完油,滿血復活繼續上路。而如果換成電動車,也許充電需要5個小時,這對于長途駕駛是無法忍受的。解決的方法,就是更換電池,不過電池恰恰是電動車的核心部件,不是這么容易更換的。所以再無法解決快速充電的問題下,電動車是無法徹底取代汽油車的。
電動汽車包含兩方面一是動力由電池驅動,另一方面是駕駛控制智能化;電動汽車發展必然大范圍替代汽油車是必然趨勢,只是時間問題,從新能源汽車的環保優勢、結構簡單化和模塊化優勢、智能控制優勢帶來的體驗以及自動駕駛到來的安全性都是無與倫比的,
比如深圳,新能源包括純電動和插電混動兩類,車牌不需要搖號,直接可以申請領取,而燃油牌搖中概率很低,每個月出來三千個搖號指標,庫里目前有130萬的人,競價的話就現在均價五萬多了,所以就被迫購買新能源,目前來說充電樁不夠用,如果一旦解決的充電樁的問題,我相信新能源作為市區內通行還是很劃算的,而且新能源車的操作感更強,起步快,國家新基建就包括充電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