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寒煉車 他們在一線
2月下旬,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氣溫已從1月的-40℃左右升至-15℃左右,東風商用車技術中心寒區試驗場景也由高寒轉至低寒。
張健,東風商用車技術中心整車性能試驗與研究責任工程師,他正帶領團隊在前期高寒環境試驗基礎上,繼續著低寒環境的整車環境適應性試驗。“在這里,首先需要克服環境惡劣、條件艱苦給個人帶來的挑戰。”2023年12月中旬,東風商用車高寒試驗開始啟動,團隊成員陸續入駐陳巴爾虎旗。
盡管出發前,大家都準備了充足的御寒裝備,包括棉服、藥品等,但剛到陳巴爾虎旗,“極寒之地”還是給了大家一個“下馬威”。
這里,每一幀風景都像是電影里的畫面,帶給大家短暫的欣喜與震撼。但很快,在雪窖冰天、風刀霜劍的極端惡劣氣象條件下,但凡包裹得不夠嚴實的地方,都會被凍得生疼,世界在那一刻仿佛被凝固。
到達后,很多研發人陸續生病,但為了抓住高寒試驗窗口期,發動機試驗工程師周子煦硬是一天都沒有休息,始終奮戰在動力總成試驗保障的崗位上。
本次陳巴爾虎旗的試驗,試驗團隊要對東風天龍KL、東風天錦KR等9輛試驗車進行整車寒區適應性測試及發動機寒區標定。其中,DGi13燃氣發動機競爭力提升是重點項目之一。王寧,是發動機性能開發技術人員,主要參與該項目。每天,他會早早地到試驗場地檢查車輛,白天試車,晚上回到駐地處理數據、分析整理討論試驗進展情況。
天氣越冷,意味著機油越容易在短時間內被凍住。為了防止夜間停下來的車輛機油被凍住,王寧和團隊只有在晚上臨近午夜時熄火停車,早上更早地啟動車輛。就在這一早一晚之間,口罩、帽子、棉服上已滿是厚厚的冰雪……
“目前,我們已經進行到試驗的攻堅階段,今天會有夜班試車。”2月26日,王寧介紹,由于已經接近3月份,當地氣溫很快會升至零下十幾度,這意味著他們務必要在窗口期完成既定試驗任務。當晚,他們的夜班工作從6點持續到10點。
與時間賽跑,抓緊研發新一代自主燃氣發動機,為東風商用車市場競爭力提升加碼。對剛剛入職才一年多的王寧來說,他深知自己和團隊身上的責任與使命。
“躍出戰壕去打仗。來到寒區做標定試驗,對我來說,是個非常好的、豐富工作經驗的機會。”每天,他總會早早來到試驗場地,晚上認真分析會議紀要,不放過每一個細節。
“截至目前,在全員的共同努力下,各項試驗任務全部按計劃節點推進和完成。”張健介紹,從12月中旬至今,共30多人、11輛車參與到技術中心高寒試驗,其中,9輛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2輛在黑龍江漠河市,進行包括發動機、后處理標定及整車性能試驗在內的近200項高寒試驗。
“寒區環境下的發動機及AMT適應性標定及驗證、整車低溫適應性及商品評價……都是我們試驗的內容。環境越嚴苛,就越能歷練出可靠的東風商用車。”張健說道。
銘記這一使命,這支敢打善戰、戰斗力極強的試驗隊伍,厚植家國情懷,以振興民族品牌為己任,用東風商用車研發人的敢拼敢為、無畏向上的優良作風,出色地執行并完成既定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