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圖/極狐/智己悉數登場國家隊真能干好高端新能源車嗎?
隨著本月初智己品牌的首發亮相,東風、北汽、上汽作為造車國家隊的代表,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嵐圖、極狐、智己已經悉數下場。先不提特斯拉,國產“先行者”蔚來在高端市場都已經突破10萬輛的關口,信心十足的國家隊們顯然希望借著當下國潮的大勢,從高端領域尋求突破。

在第一輪的新能源車競爭中,傳統車企紛紛從低端產品入手,最終結果只是造就了一大批共享汽車。而蔚來、理想等新勢力高舉高打,從高端突破并最終站穩腳跟,也讓國家隊開始有了反思。
相比蔚來們初期資金的窘迫,國家隊最大的優勢就是不差錢。在傳統研發和生產制造技術的沉淀上,也勝于蔚來、小鵬、理想這批造車新貴。但如果就此認為國家隊能夠干好高端新能源車,那就未免有些天真了。傳統車企向高端突破的擋路石并非是技術投入和產品本身。

體制是傳統車企的第一道要跨過的門檻。
一直以來,“體制僵化”、“思想老舊”就是傳統國有車企的頑疾。在大趨勢面前,面對帶著互聯網基因出身的,充滿活力的蔚來們,傳統車企們總是以居高臨下“老大哥”的姿態審視一切。大企業的體制也決定了他們在做決策時,往往有眾多顧忌,內部權利的調配更替,遠不像造車新勢力來得痛快果決。

盡管傳統車企也都在紛紛學習互聯網思維,但卻形似而神不似,中高層決策者們的思想觀念始終沒有本質上的轉變。所謂的引入互聯網基因,無非是引入外來資本,補充部分互聯網行業人才,但核心崗位上還是傳統車企出身的人員占據,關鍵策略還是要得到“老領導”的拍板。要想讓國家隊像蔚來們一樣毫無顧忌,甚至置死地而后生地去開辟一條新路,幾無可能。
講故事的能力是傳統車企突破高端的又一道門檻。時至今日,應該沒有人會否認講故事對塑造一個品牌有多么重要。
看看當下正火的幾個新能源品牌,要么創始人本人有情懷有故事,要么企業造車之路歷經坎坷,海外的馬斯克、國內的李斌、何小鵬,都帶有這樣的特質。當網友被雷軍談造車的幾度哽咽感動時,哪能想到小米汽車還要三年才能面世;當人們在高呼“人民的五菱”的時候,又怎么會知道這個slogan也是這兩年才剛剛被締造出來。但大家已經被這些創始人和品牌的故事所感染了。

無論東風、北汽還是上汽,在燃油車時代,都沒有過真正意義上的高端品牌,大家都是扎堆在10萬以下的低端市場相互廝殺。這種售價低廉的品牌形象雖然親民,但也阻礙了向上突破的道路。如今要想讓嵐圖、極狐這些子品牌邁入高端行列,除了頻繁的秀一下技術實力,把老字號國企的歷史底蘊和技術積累時常掛在嘴邊,似乎也無其他故事可講了,在品牌傳播上乏善可陳。

很多時候,業內會將造車新勢力的成功歸結于出圈的玩法。但筆者認為,解決了前面兩個問題,玩法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收到效果。我們看到的是新勢力們砸重金做服務,看到的是用戶社區運營,看到的是直銷店的建設……這些國家隊能不能做?當然能。甚至傳統車企們很早以前也曾經做過這些工作。各大廠商每年大搞服務比賽,曾經在各地興起的車友會,一些車企早年就在官網開始建設自己的車友社區,甚至官網直銷,但這些做法都沒有達到新勢力今天所達到的效果。簡而言之:學不得其法,形似而神不似,最終用戶感知不強。
體制轉變帶來人員和思維的轉變,帶來運營工作的高效運轉,理清各種玩法深層次的邏輯,而不是簡單的模仿,最終才能將品牌調性樹立起來。話說回來,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嵐圖、極狐、智己從公司層面上都已經和母品牌有了明確的切割,在品牌推廣上也有意無意的避免和母品牌扯上關系。

但從策略思維和內部人事關系上看,老牌車企的傳統思維尚存,對競爭對手簡單模仿的痕跡還是很重。 從率先上市的極狐ARCFOX αT的市場表現就能夠看出,“造好車”和“賣好車”不是一回事,僅憑產品力和營銷套路已經無法打動消費者了。后面的嵐圖、智己如果也不能正視這個問題,國家隊這次集體沖擊高端的行動或許最終又會掉頭。(文/優視汽車 老炮)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