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為功 答好“綠色低碳發展”這道必答題
從泰達論壇看綠色發展
在泰達論壇現場,東風悅享展出了Sharing-Bus、Sharing-VAN清掃車、Sharing-VAN巡邏車
泰達論壇現場展出的Sharing-VAN清掃車
泰達論壇現場展出的Sharing-VAN巡邏車
在泰達論壇現場,了解嵐圖的嘉賓絡繹不絕
(記者 陳五林 文/圖)泰達論壇是汽車行業的年度盛會,從中可以追蹤最前沿的思考實踐,窺見未來的發展方向。
汽車行業怎樣應對“雙碳”目標,如何從行業大變革中抓住發展機遇,成為各方今年關注的焦點。
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在作主題發言時表示,有效控制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
17場論壇,千余名嘉賓泰達論劍,探討如何答好這道必答題。論壇百家爭鳴,發展純電動、混動、燃料電池、產業鏈脫碳、“人-車-路-云”協同實現智能駕駛,還包括輪轂電機、汽車報廢后的資源循環、數據安全等等,不一而足。
我們發現,專家們的很多思考,東風已經在實踐了。這道必答題,東風在“十三五”期間已經做了功課,奠定了基礎,做了良好的產業布局和技術布局。
純電動、品牌向上,是論壇的焦點。針對燃油車比純電動車更低碳的議論,中汽中心首席專家劉斌博士以自己牽頭的課題為素材,以汽車生產制造及全生命周期為考量,充分考慮當下的煤電比例,以一系列數字證明,純電動車更低碳。國家電網、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能源革命已經開啟,電力系統的低碳化、零碳化正在進行中。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家則表示,在新能源車快速發展之際,中國品牌向上,正迎來最好的時機。高端、純電動已成行業最確定的方向之一。
東風推出高端新能源品牌嵐圖,可謂恰逢其時。首款上市車型嵐圖FREE已實現交付,上市43天即斬獲3689輛訂單。嵐圖FREE“琥珀電池”還獲得中國首個“不冒煙、不起火、不爆炸”安全認證。嵐圖已開始用行動描繪東風的藍圖。
混動,即將站到舞臺中央。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余卓平倡導產業界高度關注混動車型發展,強調混合動力車型將比純電動車有更好的使用品質和客戶接受度。今年以來,混動車型逐漸走俏,以至于有專家和媒體提出:未來一兩年,將是中國汽車市場的混動大年。
如果說發展高端純電動,東風是謀定而后動。那么,混動從小眾到大眾的過程,嵐圖則是領先出擊——嵐圖FREE增程電動版、純電版已同步推出。《中國汽車報》等媒體在報道混動逐漸走俏時,就高頻次提及嵐圖增程電動版,并細致介紹其技術方案。這是嵐圖采用“新實力”打法、踐行“用戶型企業”理念的結果。
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已經破局。此次泰達論壇形成了5點共識,“2021年是中國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破局之年”是其中之一。此外,近日國家五部委發布的《關于啟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工作的通知》,為新能源汽車板塊帶來新一輪政策催化劑,推動行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十三五”期間,東風著力研發燃料電池技術,已有良好的技術積累。日前,由東風公司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動力系統平臺及整車開發”項目綜合績效評價通過預評審驗收。東風研發的東風氫舟,已于2020年12月完成國家公告申報,將于今年三季度在佛山市開展示范運營。它是國內首款計劃量產的全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東風天龍KL氫燃料電池牽引車已投入運營。
產業鏈脫碳,成為重要議題。有企業家介紹,有跨國車企已要求主要供應商2021年碳排放量比上一年度減少3%,有跨國車企提出了未來五年供應鏈碳排放削減計劃,還有車企表示不會把訂單交給沒有采取足夠行動減少對環境影響的供應商。綠色低碳發展,已不僅僅是要求主機廠發展新能源車,零部件企業也必須迎難而上。
近年來,東風公司的零部件企業持續推進綠色生產方式,全面打造綠色工廠,加強綠色工藝和低碳制造技術應用。東風還持續提高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產業化、體系化能力,東風新能源產業園目前已建成40萬套電控、20萬套扁線電機、28萬套電驅動總成、10萬套電池系統、30萬只IGBT模塊的運營能力。東風新興零部件企業已為應對綠色低碳做了準備。
專家們表示,無視碳達峰、碳中和,會被淘汰出局;如果冒進,會損害產業發展,也達不到好的效果。國家相關部委已經明確指出避免“運動式”減碳,也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面向未來的低碳、綠色、高端發展,東風在“十三五”期間已作了布局。起步較好。但我們要認識到,這是一項全局性、系統性、長期性工程,需要全價值鏈共同打好“協同戰”“系統戰”。我們要久久為功,持續穩健地跑好“馬拉松”。
泰達論壇上,竺延風向與會嘉賓介紹了未來東風公司履行減排責任、推動綠色發展的基本思路和實踐。“十四五”期間,東風將戰略性推進“綠色東風2025”和“科技躍遷”行動,從綠色產品、綠色制造、綠色生態入手,推動汽車全生命周期和全產業鏈節能減排,努力在實現“雙碳目標”方面走在前、做表率。主要行動包括:2024年將實現主力乘用車品牌全新車型電動化;到2025年,商用車、自主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達到100萬輛;到2025年碳排放強度將在今年的基礎上再降低15%;積極倡導與產業鏈、生態圈企業一起,攜手打造綠色生態系統。
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碳達峰碳中和,是加快推動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大機遇,是加快推動企業搶占未來汽車科技發展制高點的大機遇,是加快推動汽車全產業鏈體系轉型升級的大機遇。
我們要肩負起歷史責任,滿懷豪情地推動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實現上下游產業鏈的轉型升級和綠色低碳發展,為我國汽車產業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領跑,增強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