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旗飄揚.歐洲制造的電動汽車排名第二
去年,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在歐洲排名第二。

這令人震驚,但并不令人驚訝。去年在歐洲注冊的第二大純電動汽車產地是中國。這些汽車在 2021 年占 BEV(電池電動汽車)注冊量的近 15%,是僅次于德國的第二高份額。中國血統領先于其他歐洲國家,例如法國,那里的 BEV 產量正在大力推動。
從去年在歐洲注冊的120萬輛電動乘用車來看,中國制造的電動乘用車總數超過17.57萬輛。這并不意味著所有這些汽車上都有中國徽章。事實上,它們只占這些單位的 15%,因為這些中國制造的汽車大部分是由西方原始設備制造商生產的。它們包括特斯拉、達契亞、北極星和寶馬。
這些車輛的銷售增長是驚人的。2019年,只有MG(中國上汽旗下)銷售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當年,該品牌注冊了 1,738 臺。一年后,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名爵的銷量增加到近 13,000 輛,隨后在歐洲推出了 9,755 輛的Polestar 、Dacia Spring 和其他中國小品牌。當年,中國制造的汽車總共注冊了 25,507 輛電動汽車。
僅三年時間,這些汽車在 BEV 市場的市場份額就從 0.5% 的邊際躍升至 14.7%。與此同時,德國制造的 BEV 在 2019 年占該市場的 17.3%,去年躍升至 19.7%。法國等其他國家的份額從 2020 年的 21.4% 降至 2021 年的 11.4%。
更大的容量和很少的差異
這種指數式增長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巨大產能以及中國與發達經濟體在質量和產品方面的差異正在縮小。幾乎所有歐洲、北美、日本和韓國的汽車制造商都在中國設有大型工廠。
雖然生產主要用于供應當地需求,但產能如此之大,他們也可以出口到其他市場。
特斯拉就是這種情況,它最近在柏林的工廠開始生產,因此需求由其在美國和中國的工廠提供。去年,特斯拉在歐洲的注冊量中有 52% 是中國制造的汽車。事實上,這家美國制造商是去年最大的中國電動汽車進口商,領先于達契亞、名爵和北極星。
另一個積極推動更多中國制造電動汽車采用的因素是制造質量。在目前的質量標準下,很難判斷汽車是在哪里生產的。
全球化迫使許多原始設備制造商創造全球產品并在各地生產/出口它們。例如,在浙江路橋路橋 CMA 超級工廠生產的Polestar 2具有與比利時或瑞典沃爾沃相同的制造質量。
預覽會發生什么
這只是中國 BEV 浪潮的開始。與內燃機汽車市場不同,中國在電動汽車方面的定位比西方要好。他們有更大的能力和來自中央政府的更多支持。
這就是為什么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而且很快將成為最大的電動汽車出口國。
大眾集團、梅賽德斯-奔馳或一些日本制造商的其他品牌預計將開始在國外銷售其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歐洲應該做好準備。尤其是它的工廠和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