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要帶著項目來”安徽180億新能源汽車母基金開出了新要求
《科創板日報》10月18日訊 (記者 余詩琪)10月17日,總規模180億元的安徽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題基金(以下簡稱“安徽新能源汽車母基金”),對外征集子基金管理機構。
安徽新能源汽車母基金的相關負責人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這支母基金由省財政出資,是安徽省新興產業引導基金十大主題母基金之一。去年年底已經對外遴選了首批10家子基金GP,正在陸續落地中?,F在母基金還有一部分出資額額度,所以才對外征集新一批子基金GP,這次不設時間限制,成熟一家落地一家,直到出資額用盡。
GP要帶著項目來
從招募公告來看,安徽新能源母基金對子基金GP要求非常具體。用上文中母基金負責人的話來說,“這次是子基金GP把一切都準備好了,再向我們申報募資?!?/span>
在安徽新能源汽車母基金的招募公告中,對子基金GP的儲備項目和募資能力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儲備項目方面,子基金管理機構在申報時,應提供擬投資額不少于子基金首期實繳出資50%的儲備項目清單,儲備項目與子基金投資策略和領域相匹配,且安徽省儲備項目(含本地項目和可引入項目)的擬投資額,不低于母基金的首期實繳出資額。

對于子基金的投資領域,安徽新能源汽車母基金也給出了詳細的方向,要投資于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方向,包含整車制造、零部件、材料、設備制造、汽車服務等領域。子基金在這些領域的投資額不得低于子基金投資額的70%。
在募資方面,安徽省新能源汽車母基金要求子基金GP提供母基金以外的擬出資人出資承諾函、或內部決策文件等材料。在基金方案通過主題母基金投委會審議后,子基金GP需要在 1個月內完成募資任務,原則上2個月內落實首批投資。
公告顯示,安徽省新能源汽車母基金參股比例,原則上不超過子基金實繳規模的22%。上文的母基金負責人介紹,還可以通過自有資金出資10%左右,再加上其他省市縣三級財政資金、政府引導基金或母基金(僅指政府出資部分)、地方國有獨資企業等國資出資方,累計下來最高不能超過子基金實繳總額的50%。
一家雙幣機構投資人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安徽省國資給子基金GP的出資比例不算高,現在有的地方各級國資累計下來可以達到80%出資額。尤其是新能源和半導體領域,國資募資比市場化募資容易很多,有不少機構在為找市場化資金發愁。如果機構已經儲備了50%以上的市場化資金,肯定是有很不錯的項目資源和投資能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安徽新能源母基金對子基金GP提出了不低的要求。上述母基金負責人表示,安徽省近幾年在投融資領域積累深厚,新能源是省內非常重視的產業方向,即使要求嚴格也有很多機構主動來接觸。

萬億“首位產業”
在安徽新能源汽車母基金熱度頗高的背后,是不久前安徽省明確新能源汽車為安徽的“首位產業”,宣布建設萬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10月12日,安徽省財政廳公開對外表示,要傾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副廳長朱長才在會上說,為推動全省“首位”產業發展,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省財政廳堅持“資金+基金”“基地+基金”“科創+產業”,綜合運用減稅降費、基金投資等方式,以財稅政策鏈推動汽車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真金白銀”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
其中不少動作和基金投資相關,規模180億元的安徽新能源汽車母基金就是頗具分量的一步。由省財政出資的安徽新能源汽車母基金,是新興產業引導基金一部分,目標是要構建總規模2000億元的“基金叢林”。
此外,安徽省還在2017-2021年累計注資100億元,設立了300億元規模的“三重一創”產業發展基金,支持設立新能源汽車一期、二期子基金。
朱長才還提到,為了聚焦產業集群發展,正在探索“產業園區+產業基金+產業孵化器+行業商會協會”方式,先后安排資金5億元,通過母基金直投等,支持蕪湖、合肥2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建設。
這些政策目前已有不少落地成果。在車規級芯片、“三電”等產業鏈核心零部件方面,安徽今年以來,已簽約、開工10億元以上汽車領域項目152個,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46個。目前,安徽省汽車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累計達419家,“小巨人”企業達68家,全省汽車行業省級智能工廠累計32家,數字車間累計12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