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出爐,目前這一屆新能源車消費者,他們主要圖什么?
近年來,在全球節能減排的大趨勢以及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造車勢力、自主品牌、合資品牌紛紛入局新能源汽車市場,使其呈現出全面開花的景象。但隨著新能源“退補”等政策的逐漸實施,新能源汽車又開始進入到優勝劣汰的大洗牌時代。
而在這樣一個轉變的過程中,消費者對待新能源汽車的態度也在慢慢發生變化。日前,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消費者調研結果發布,通過這份報告,我們能了解到目前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最真實的看法。

我們先來看一組大數據。調查可知,2019年純電動市場的綜合滿意度得分為739分,相比2018年提高了14分,其中產品滿意度得分743分,服務滿意度得分730分,相比2018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插電混動市場方面,2019年的整體綜合滿意度得分為757,與2018年基本持平,其中產品滿意度得分769,相比2018年上升15分,服務滿意度得分729分,有較大幅度下滑。總體來看,隨著產品技術日益成熟,用戶對產品的滿意度也在穩步提升,至于服務方面,則有待進步。

造車新勢力、自主品牌、合資品牌怎么選?
單獨來看,造車新勢力、自主品牌、合資品牌這三方勢力,消費者又會對誰更為滿意呢?
我們先來看造車新勢力和自主品牌之間的PK。因為受眾人群的偏差,消費者在選擇購買新能源汽車時的側重點有著很大的差別。自主品牌用戶更注重性價比,在自己的經濟水平內,愿意付出成本追求高質量的產品;而新勢力品牌用戶則更愿意接受一些新技術和看起來比較高大上的“黑科技”,畢竟新勢力也熱衷于這一點。從消費者的調研情況來看,自主品牌的整體滿意度表現要明顯優于新勢力,其中產品和服務滿意度均較高。

我們可以看到,自主品牌在駕駛性、動力性以及充電等多方面具有明顯的產品優勢,特別是充電方面,新勢力在充電時長方面目前還不能滿足用戶需求,因此消費者對此不滿意。
至于服務方面,自主品牌在服務人員、服務環節、4S店環境等傳統服務領域具有天然的優勢,而新勢力則在人性化服務和質保與承諾方面表現較好,這從“買服務送車”的蔚來汽車就能看出來。


我們再來看看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之間的PK。從市場銷量來看,合資品牌在插電混動市場的增長明顯加快,這主要還是由于消費者信賴合資品牌的技術、品質和品牌,畢竟合資品牌在燃油車領域樹立的口碑要比自主品牌好一些。

而從滿意度來看,合資品牌的綜合滿意度和產品滿意度得分與自主品牌相比優勢較大,服務滿意度得分與自主品牌基本持平。從產品和服務的各項指標中可以看到,只有質保與承諾方面自主品牌具有優勢,其余方面均是合資品牌表現較好。


新能源汽車目前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越來越多的競爭者入局,其實可以明顯感覺到國內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在不斷完善和進步,各家車企推出的新產品質量也是越來越高,這也是為什么消費者滿意度會逐步提升的原因。
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目前新能源汽車其實還面臨著諸多的問題,例如新能源車輛里程衰減、充電時間長、保值率低,甚至是前段時間電動車頻繁起火這種致命性問題,都還有待解決。

從調研結果來看,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在高速、高溫、低溫等環境下的續航表現不是太滿意,這對新能源汽車搭載的電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充電方面,當然還是充電時間的問題,大多數純電動用戶對快充時間的期望都在30分鐘到一個小時以內。但需要注意的是,快充又有可能會增加電動車起火的概率,因此對于廠家來說,把握住兩者之間的平衡十分重要。


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不斷完善和進步,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態度也在發生著變化,從一開始的完全排斥到現在的慢慢接受,當然,這也是建立在廠商推出更多、更優質的產品的前提下。總體來看,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滿意度在穩步提升,同時對廠商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