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邊剛取消補貼,美國那邊就準備加碼!新能源汽車怎么辦?

01 國內-禍起蕭墻?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是什么意思?
2019年3月26日晚間,財政部及四部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這個通知規定了一個新能源補貼政策的過渡期。從3月26日到6與25日,
“符合2018年技術指標要求但不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18年標準0.1倍補償;符合2019年技術指標要求的銷售上牌車輛,按18年標準0.6倍補償;過渡期期間銷售上牌的燃料電池汽車按2018年對應標準的0.8倍補貼,燃料電池汽車和新能源公交車補貼政策另行公布。”
什么意思呢?就是之前只要是合格的新能源汽車,就會有補貼。
現在,續航里程在250KM以下的,電池能量密度在125Kw/kg以下的,沒有任何補貼。
而且對于合格的新能源大客車,補貼減少一半,新能源小客車補貼也同樣減少一半。
對于現在國家準備大力扶持的燃料電池汽車,國家補貼也減少兩成。
過去市場預期,新能源補貼政策可能對現在主流成熟的鋰電池汽車行業影響較大。而對未來大力發展的燃料電池新能源汽車行業,則會維持補貼甚至加碼。
但現實永遠在啪啪打臉。退坡20%,對于國內剛剛起步的燃料電池新能源來說,無疑是超預期的利空。
02 為什么新能源汽車行業要減少、取消補貼?

聞東認為,原因有三個。
第一,鋰電池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在2016年曾經有過騙補事件發生。
2016年9月8日,財政部在核查補貼資金使用情況時,發現有五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意圖騙取國家財政補貼10億元。事后,財政部開始進行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專項檢查。
檢查的結果就是2017年一月,當時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就退坡了。
有了這個前車之鑒,2年后的調整就順理成章。
2017年的補貼退坡并沒有影響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相反,一些老破小專門騙補的小車qi小車企被掃地出門,實力強大的車企如上汽、北汽、吉利、比亞迪開始乘勢崛起。
第二,鋰電池汽車發展已經較為迅猛,登上快車道,因此減少補貼。
鋰電池新能源汽車曾經是飛上天的豬。

13年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政策上馬后,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銷售量逐年大幅度攀升。2018年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量達到驚人的185438輛。
隨著我們國家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不斷進步,現有補貼政策就有了過度補貼的意味。3
過度補貼的危害就是讓企業不思進取,躺在功勞簿上混吃等死,最終由全體納稅人和消費者買單。
第三,來自國外的壓力

新能源汽車補貼外部壓力,就是美國。
美國在特朗普上臺之后,一直要求我們國家做的三件事:
1.買美國商品和服務,改善貿易逆差情況。
2.取消一切補貼政策,包括財政和稅收補貼。
3.取消中國制造2025計劃。
我們單看第二點,就知道對方沒即壞又奸!
迫于壓力,我們也只好就破下驢。對于芯片制造行業,我們的補貼政策不變。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我們開始有條件讓步并大書特書。
03 美國又是怎么做的呢?
在我們減少補貼的同時,美國又是怎么做的呢?
兩個字:加碼!

據外媒報道,美國國會議員提出,為每家電動汽車制造商提供額外40萬/輛的稅收抵免額度。
按美國現有法律規定,一旦單個汽車制造商售出的電動汽車達20萬輛,其享受的稅收抵免政策將逐步取消。最開始的訂單均可以享受7500美元(約5.2元人民幣)的聯邦全額稅收抵免,達到20萬輛之后,六個月內的訂單稅收補貼將減少50%,隨后六個月再降至1875美元,最終完全取消。
同時,美國地方還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一定稅收減免優惠,1500-5000美元不等。
雖然有傳聞說特朗普可能會取消新能源汽車的免稅補貼。
但是聞東查詢了一下美國對波音公司、亞馬遜公司這類寡頭的補貼。
美國聯邦和地方(主要是華盛頓州)為波音公司每年的稅收減免補貼大概是30億美金。
歐洲為空客也通過各種稅收、財政措施補貼110美金。
雙方從2005年開始,連續打了14年的口水戰!直接鬧到了WTO。2019年3月28日,歐洲告贏了!WTO仲裁委員會宣布美國補貼波音的最終結果:
“美國必須撤回對波音公司的非法補貼。”
特朗普稅后宣布要對價值110億美金的歐洲商品征收關稅!
聞東對美國這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雙標見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