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本土電動汽車制造商正在讓老牌汽車廠商退出中國電動汽車市場
對于一些老牌汽車制造商來說,在電動汽車領域,與更年輕、更快、更激進競爭對手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優勢并不是很明顯。
這也是特斯拉和比亞迪等本土電動汽車制造商,在中國電動汽車領域取得成功的部分原因。與此同時,寶馬(BMW)和大眾(Volkswagen)等老牌汽車制造商也在國內電動汽車市場中看到了新的挑戰。
中國乘用車協會(PCA)匯編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本土汽車制造商占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近80%。比亞迪由于同時還銷售以化石燃料來驅動的混合動力汽車,所以在銷量上遙遙領先,但特斯拉以及蔚來汽車(NIO)、小鵬汽車(Xpeng Motors)等國內純電動汽車制造商的發展勢頭也正在加快。
正如彭博社的一篇報道所指出的那樣,即使是像小鵬汽車和合眾新能源汽車公司這樣的新公司,現在的銷量也超過了老牌汽車制造商大眾的兩家合資企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憑借售價3萬元的“五菱宏光Mini EV”微型汽車獲得了一些成功,但由于通用汽車在該品牌的持股比例不到50%,所以該汽車也被視為國產品牌。
特斯拉幾乎成為了唯一一家在中國競爭非常激烈的電動汽車市場取得成功的外國汽車制造商,但這可能部分得益于當地對該公司的支持。特斯拉是唯一一家被允許在沒有當地合作伙伴的情況下在中國建廠的外國汽車制造商,從那以后,上海超級工廠逐漸成為特斯拉產量最高的工廠。
全國乘用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國產電動汽車通常具有價格優勢。對于五菱宏光Mini EV這樣的微型車來說,這當然是事實,但像蔚來等瞄準高端市場的公司推出的高價電動汽車,其價格卻遠遠高于老牌汽車制造商的同等產品價格。
與特斯拉、小鵬或蔚來等公司的技術含量高的汽車相比,傳統汽車制造商的新能源汽車通常缺乏續航里程、采用過時的設計、缺乏智能技術,而且啟動價格過高。在某種程度上,老牌汽車的血統似乎開始變得不那么重要了,至少在中國是這樣。
總部位于上海的咨詢公司Autoforesight Co董事總經理張豫指出:“傳統汽車制造商在其電氣化產品上幾乎沒有競爭力。他們嚴重依賴汽油車的路線。但像電動汽車這樣的新玩具并不一定要有傳奇的歷史。”“中國消費者群體的忠誠度不高。只要他們找到負擔得起、可靠的新能源汽車,他們就很容易從大眾、日產(Nissan)或豐田(Toyota)轉向其他品牌。”
2022年第三季度即將結束,與此同時,數據提供商將公布又一個月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由于上海超級工廠專注于國內市場,特斯拉很有可能在今年9月發布一個好于預期的銷售數據。這些潛在的結果幾乎強調了中國電動汽車領域正在出現的趨勢——如果車企能夠認真生產出性能卓越、性價比高的電動汽車,消費者就會知道,銷量就會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