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網互動新政出臺新能源車變電網“移動充電寶”
央視網消息: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實施意見》。該《實施意見》對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化發展、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車網互動,是指新能源汽車通過充放電裝置,與電網進行能量和信息的互動。從能量流向上,分為智能有序充電、雙向充放電。

該《實施意見》明確,車網互動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初步建成車網互動技術標準體系;到2030年,我國車網互動實現規模化應用,全面推廣智能有序充電,新能源汽車成為電化學儲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力爭為電力系統提供千萬千瓦級的雙向靈活性調節能力。
此外,《實施意見》還明確了6項重點任務,既包括長壽命電池、高頻充放電電池等核心技術的研發,還包括優化完善配套電價和市場機制,力爭2025年底前,全面實施居民充電峰谷分時電價;同時要建成一批示范項目,力爭2025年底前,建成5個以上示范城市,以及50個以上雙向充放電示范項目,通過示范形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模式。
什么是車網互動?車,指電動汽車;網,指電網;互動,指電動汽車、電網之間進行能量和信息的互動。
電網企業運用峰谷電價等激勵措施,引導車主在電網用電負荷低谷時充電、負荷高峰時向電網放電,從而將電動汽車變為電網的“移動充電寶”,增強電網的調峰能力,既可以讓車主獲得相應的收益,降低用電成本,也可以緩解電網的供電壓力,提高供電可靠性。
據了解,國家能源局將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魯、川渝等條件相對成熟的地區開展車網互動規模化試點示范。
根據最新政策,安徽省新增和更新的公務用車將使用新能源汽車。這部分車輛有望率先參與到車網互動當中,充放電每度電價差達到了0.9元。
國網合肥供電公司市場營銷部主任 董曉天:目前的場景,考慮以公用車為主。公用車一般每天晚上7時到第二天早上8時是不用電的,利用晚上7時到12時的時間,和電網進行互動放電;利用0時到早上8時的時間,給公務車進行充電。
在杭州的一個小區地下停車場,40套電動汽車有序充電裝置正式上線,充電樁安裝了智能物聯電表有序充電模組,可以實現電動汽車充電時間和充電功率的動態調控。車主通過手機掃碼,預約有序充電的充電電量和出發時間,可享受充電優惠的價格。

在北京,首座車網互動示范站投入商業化運營。新能源車主可以選擇在家里充電、在辦公時間放電,獲取電價收益。
在無錫,國內規模最大的反向充電試驗近日完成。50臺新能源車的反向充電功率達到了近2000千瓦,試驗歷時30分鐘,向電網反向放電近1000度,可滿足133戶居民一天的正常用電。參與此次反向充電響應的車主,可獲得3倍充電積分獎勵,累計3000度電的充電額度。

專家表示,目前,車網互動還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雖然各地已進行小規模的試點和驗證,但大多是根據各自的應用需求,確定相應的產品標準,車網互動的模式和實現程度不一樣。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