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動平臺成競爭關鍵游俠汽車為何擴展多車型
【車訊網 報道】??全新開發一款汽車產品到量產上市需要多久?以奧迪為例,開發一款全新產品的時間至少需要50-70個月。這一點直到汽車平臺概念被應用后才有了極大的改善。
只不過,平臺本身的開發同樣是場曠日持久的戰斗,即便是難度略低的新能源汽車也是如此,頭部造車新勢力中,游俠汽車就花費了超過3年的時間才完成第一代純電動底盤平臺的正向開發,并以此為基礎升級為平臺化的家族產品設計。
對于更傾向于搶時間的新勢力來說,3年甚至足以推出一款全新的代工產品。游俠汽車到底為什么要堅持開發底盤平臺?
首先,我們需要搞清楚汽車平臺究竟是什么。簡單來說,平臺化就是使用一些共同構架,在此基礎上衍生出完全不同的多種車型。在這個共同架構中,底盤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對電動車而言,因此游俠所開發的是以純電動底盤為核心的平臺系統。
在很多平臺化的優勢上,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是一樣的,比如產品延伸方面。以較為有名的MQB平臺為例,它被廣泛應用于大眾、奧迪、斯柯達和西雅特這4個品牌中,可生產A00、A0、A到B四個級別的車型。
與此同時,市場對更新換代提出了新的需求,動輒5年、7年的研發時間顯然跟不上用戶的換車節奏,而一款平臺的誕生則意味著可快速推出的多款不同產品,甚至由于共同架構的通用部分,標準化生產還可以提高生產速度。因此,在完成底盤平臺的自主研發后,游俠汽車迅速調整了產品規劃,基于該平臺將至少推出4款不同車型,明年將發布2款量產產品。
不僅如此,汽車平臺的另一大作用是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定制化生產,在共享結構的基礎上實現不同車型差異最大化。據了解,游俠開發的第一代底盤平臺適用于軸距2700-3000mm,可覆蓋三廂轎車、旅行車、跨界車、SUV、MPV等車型,零部件通用率可達70%。基于平臺化的特性,無論是產品開發成本還是工廠生產和采購成本都可進行有力的控制。
此外,對于電動車而言,正向開發的底盤平臺相比由燃油車改造而來的底盤還將帶來全方位的性能增幅。主要原因在于純電動底盤對包括龐大電池包在內的動力系統進行了全新設計,從而實現更安全的結構設置、更充裕的空間安排、更強勁的動力表現。
一個較為直觀的數據是,油改電平臺所打造的電動車裝載電量在50kW·h左右,續航里程約為300km。而基于游俠純電動底盤平臺開發的游俠X可容納80kW·h的電池容量,續航里程超過460km。
底盤平臺雖好,卻需要耗費數年在用戶“看不見的地方”。正如盡管明知自建工廠從長遠來看更為必要,許多新勢力還是選擇了代工。不過,在熬過了最初的沉淀期后,游俠是否能積累爆發,成為逆轉而上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