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電動汽車來了美國消費者怎么看
美國《華盛頓郵報》11月26日文章,原題:你會買一輛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嗎?他們來了哈里森今夏在達拉斯買了一輛電動汽車,并不知道是中國制造的。當時她只想買輛混合動力車,推銷員提到她從未聽說過的一個牌子——極星。極星是中國吉利集團旗下的品牌,總部設在沃爾沃的家鄉瑞典。該公司表示今年將向27個國家的客戶交付5萬輛車,約是2021年的兩倍。此車進入美國市場表明一個跡象,中國將成為汽車出口大國。
盡管中國是汽車零部件出口大國,在整車方面卻未能做到這點。電動車時代的到來給了中國機會。在政策支持下,中國制造商投入巨資。比亞迪、蔚來和長城等品牌開始在海外市場嶄露頭角,對傳統汽車制造商構成新競爭。施密特汽車研究公司創始人馬蒂亞斯·施密特說,中國制造商早于大多數西方競爭者擴大了電動汽車產量,“現在他們已形成規模,正尋求向西方市場出口。他們在本土市場積累了大量技術及能力,而西方(制造商)相對落后。”
哈里森談到她買的極星車時說:“只要這輛車制造精良……原產地對我來說沒太大影響。”舊金山一家科技企業老板蘇尼爾·保羅說:“極星有很好的操控性和足夠的續航里程……”

消費者很驚訝,即使一些熟悉的西方品牌也在中國制造電動汽車,然后銷往西方。寶馬在華生產一款電動汽車,再出口到歐洲和其他國家。特斯拉已從其上海的工廠向歐洲出口數千輛汽車。 與此同時,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也把目標對準海外。蔚來汽車正在荷蘭、德國、丹麥、瑞典和挪威銷售轎車,并計劃于2025年進入美國市場。比亞迪表示正在數十個國家銷售電動汽車和電動公交車,并依靠當地員工深入了解市場。
中國品牌進入西方市場引發一絲緊張。為規避保護主義,極星表示從2024年開始將在南卡羅來納州沃爾沃旗下的工廠生產新款車型。美國消費者米切爾·福斯特說他之所以買極星,部分原因是比特斯拉上市快,“我喜歡美國汽車,但這不是必然選項。”(作者珍妮·惠倫,劉長煌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