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北京電動汽車如何發力?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0萬輛。《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累計保有量力爭達到200萬輛,汽車電動化率由目前的6%提升至30%。
“要完成‘十四五’時期200萬輛這一目標,北京至少需撬動100萬輛存量燃油車替換為新能源車。”在近日舉辦的“交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路徑與對策論壇暨中國清潔交通伙伴關系2021年會”上,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節能減排中心副主任王聘璽如是說。

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一直領跑全國的北京,接下來要如何完成這一目標?
(文丨本報記者 李慧穎)
政策加碼 燃油車電動化高潮再起
與會專家指出,在“碳達峰、碳中和”愿景下,北京汽車電動化率需要達到90%以上。相比較之下,目前的6%水平就顯得格外“相形見絀”。
事實上,為實現既定規劃目標,北京市在電動汽車政策支持層面不斷加碼。
2019年5月,北京啟動出租汽車“油改電”工作時就提出,要將到期報廢的巡游燃油出租車全部淘汰,更換為純電動車。
為進一步加快北京出租車行業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2020年7月,北京市發布相關通知針對2018-2020年到期報廢、更新為純電動車的出租汽車實行獎勵政策。
今年3月,北京市政府又發布了《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21年行動計劃》,提出對于新增和更新車,推進公交、出租、環衛、物流、網約車等領域車輛電動化,加快“油換電”,力爭累計推廣新能源車50萬輛。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鼓勵與支持下,北京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正迅速攀升。近年來,北京新能源汽車每年增加七萬輛左右。
而要實現“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累計保有量力爭達到200萬輛、汽車電動化率提升至30%”的目標,需要在現有約40萬輛基礎上增加約160萬輛,年均增幅應不低于20%,年均增量將高達30余萬輛。這意味著“十四五”期間北京市電動汽將迎來新一輪高速發展期。
多重難題仍待解
保有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諸多掣肘亟待進一步解決。
王聘璽介紹,機動車電動化可分三個階段,一是產品驗證期,即車型有和無的問題;二是新型運輸組織模式構建期,即證明產品好不好用,用戶接不接受的問題;三是商業組織模式形成期,即市場可以自由選擇,而不需要政府的財政支持。
“目前,大部分領域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進程尚處于新型運輸組織模式構建期,仍有部分領域還處于產品驗證期,面臨充電設施、成本、技術等多方面問題。” 王聘璽說。
充電樁作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普及最重要的配套設施,在全國各地普遍面臨結構及布局不合理現象,進而導致充電難、充電慢等難題,北京亦不例外。雖然為解決這一難題,北京市已在多個政策文件推出舉措,不斷強化在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但要徹底解決仍待時日。
記者注意到,在北京部分商場、大廈的停車場等車輛密集區,充電樁數量少、充電速度慢,燃油車占位現象仍較普遍,一些新能源汽車用戶的充電體驗感仍較差。
對于剛興起的電動貨車而言,很多電動貨車在進五環之前需要先找到充電樁充好電后才能進入,也極大制約了用戶使用電動貨車的積極性。
而在用車成本方面,王聘璽表示,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成本比同等級燃油車較高,但在車輛置換方面消費者往往更看重其經濟性。另外,在使用舒適性方面,因北方冬季寒冷,車內開暖風無疑會“犧牲”部分行駛里程。
此外,在技術方面,以中重型貨車為例,“當前中重型貨車去燃油化并沒有成熟的解決方案,未來使用氫燃料或將是一個佳選,但目前氫燃料汽車仍處于初期,技術有待驗證。”王聘璽說。
除此之外,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汽數據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趙冬昶看來,北京汽車電動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在于出租租賃市場頂部空間有限,區域車企新能源車型引入周期長、速度慢,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私人消費領域的市場規模擴張。
有必要構建產業生態圈
北京新能源汽車發展既有積極政策支持,也面臨諸多現實問題。未來如何進一步加速發展,兌現北京市剛剛提出的“到2025年汽車電動化率提升至30%”目標,政府決策、用戶信心等均面臨考驗。
“要完成‘十四五’時期200萬輛的目標,北京至少需要撬動100萬輛存量燃油車替換成新能源車,且主要集中在私人領域,供給側、消費側、政府端三方都得共同發力。”王聘璽稱。
王聘璽認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應從單一依靠政府、車企、運營企業單鏈支撐,轉變成融入電力、能源等全社會、多產業協同生態發展模式,解決車型多元化和成本差問題,而其戰略核心在于“協同體如何實現技術與機制創新,以及產業生態系統構建”。
“在供給側,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和部署,盡快向市場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好用、經濟性高的車型。”王聘璽認為,燃油車禁售或將是加速推動供給側變革的手段,但是如何禁售、什么時間點禁售需要謹慎研究。
在消費側,她表示,應快速提升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認知與認可度。
在政府端,王聘璽建議,政府應在通行權、購置權等方面給予新能源汽車通行權等優享政策,提升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便利性,促進消費市場主動選擇新能源車。
趙冬昶亦建議,北京在政策工具選擇上具有天然優勢、路權政策,未來可以制定有關碳稅消費稅,也可以結合中央政務區,配套開展先行區、示范區,同時制定新能源汽車出行碳減排相關標準政策,鼓勵老百姓低碳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