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地建廠,豐田在中國新能源領域來晚了沒?
這兩年,是各大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發力的兩年,就市場來看,我們見識到了越來越多的新能源產品,各大品牌、各種車型幾乎全被覆蓋。數據顯示,在2019年全球汽車總銷量同比下滑4%的環境下,新能源車型共計售出新車近221萬輛,同比增長10%。
很明顯的,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車企加快了在新能源領域的步伐。近日,有消息稱,一汽豐田正在天津籌建一座年產能2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工廠,廣汽豐田以9.19億拍下廣州市南沙一處工業用地,主要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
這也意味著,豐田在中國市場發展"自家的"純電動車型正式拉開了帷幕,那,豐田這時候來中國市場,到底來晚了沒有?
"南北豐田"紛紛建廠
從豐田給出的信息來看,豐田與一汽共投資84.9億元來建設新的新能源汽車工廠,將落戶天津濱海新區生態城。新工廠總占地面積接近200萬平方米,設計年產能20萬輛,涵蓋了新能源汽車制造過程中的沖壓、焊接、涂裝、總裝、樹脂涂裝以及電池六大工藝。按照天津市的規劃,在今年年底前,這一項目項目將會取得明顯進展。
廣汽豐田方面,近日,廣汽豐田以9.19億拍下廣州市南沙一處工業用地,面積為75.5萬平方米。廣汽豐田將在此投建第五條生產線,計劃年產能20萬輛,預計2022年建成投產。
而"南北豐田"本次的動作,除去重心在新能源車型外,其實戰略也不太相同。先來看一汽豐田,結合規模產能以及豐田之前在新能源領域的動作來看,天津工廠的建成,將不限于豐田e-TNGA架構的概念,還將會投產和比亞迪合作研發的全新純電動車型。
一汽豐田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工廠,可不僅此一家,2018年,一汽豐田對泰達工廠進行了新能源項目改造,為泰達工廠增加年產12萬輛新能源汽車能力。泰達工廠的改造和全新工廠的投資,僅僅是兩年內,一汽豐田的投資就花費100多億元。
廣汽豐田方面,新的生產線除去主要生產新能源產品外,相關負責人曾對外表示,廣汽豐田還將深化混合動力戰略,全力推廣普及混動技術。也就是說,在廣汽豐田這個全新生產線上,除生產純電動車型外,也將生產豐田本就有明顯優勢的插電混動、混合動力產品。
除去在工廠方面的動作外,在去年,豐田分別和一汽、廣汽簽訂了電動化及智能網聯領域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這時候建廠算晚么?
就目前市面上的電動車來說,豐田在這個領域,確實不怎么能排上號。就以2019年各大車企的表現來看,特斯拉位居新能源領域第一,在傳統車企中,中國品牌比亞迪、北汽新能源、上汽品牌也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中占據不小的份額,當然,就這幾個車企來講,地方政策扶持和出租車采購等因素確實為其貢獻了很大一部分銷量。
除此之外,則是寶馬、大眾、日產,再往后是現代汽車,然后才是豐田,顯而易見的,就目前的新能源領域來看,豐田汽車的市場份額以及產品確實沒什么太大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免產生這樣一個問題:豐田這時候建廠是不是有些晚了?或者可以說,豐田在純電動產品上的發力,是不是慢了一步?
上面我們說了,豐田在2018年已經對泰達工廠進行了改造,去年又和比亞迪、廣汽這兩個國內市場表現亮眼的中國汽車品牌進行了合作。而早之前,早在2015年,豐田就發表了"豐田環境挑戰2050"戰略目標。我們必須承認,豐田在混動領域確實有不錯的建樹,但在純電動陣營中,雖然動作不斷,但產品的投放確實慢了些。
但就目前汽車市場中的汽車品牌來看,發力較晚的,其實不只有豐田,在傳統主流品牌中,除去豪華品牌外,目前只有大眾、現代和豐田發力明顯,且大家市場份額都相差不大。國內市場也好,全球市場也罷,豐田在產品穩定性和口碑上都有非常不錯的建樹。
也就是說,從新能源產品的推出來看,豐田確實晚了一步,但基本和傳統主流品牌處于同一起跑線,再加上豐田一直以來在新能源技術領域的投入研發以及在中國市場的廣泛合作、投入,不論是基于e-TNGA平臺的車型,還是和比亞迪共同研發的全新純電動車型,其市場表現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寫在最后
豐田近兩年的動作頻頻,其實也在向外界表達它在純電動產品領域的野心,除去新工廠、新生產線的投入外,別忘了,豐田還有表現不錯的插電混動以及混合動力產品。結合品牌和口碑來看,未來在新能源領域的豐田,實力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