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22|“國補”退場,新能源汽車能否繼續保持高增長?
編者按:我們對2022年車市的盤點已持續了四期,話題都繞不開新能源汽車,因為它實在太太太……火了,不過我們今天試著給它降降溫:本期盤點就探討一下,在國家財政補貼這個推手退場后,一路狂奔的新能源汽車還能繼續保持高增長么?
2022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絕對讓全世界都刮目相看。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2 年 1-11 月,汽車銷售2430.1萬輛,同比增長 3.3%,但新能源汽車1-11的銷量為606.7萬輛,同比增長100%。直接在2021年的基礎上來了個double。1-11的平均滲透率達到25%,9-11月,月月都超過30%,大大超過全球12%的平均水平。
作為補貼的最后一年,2022年的熱銷是必然,但失去補貼的2023年,新能源汽車還會如此火爆嗎?
雖然補貼沒了,但車企很快就能給你想到“補救”措施:國家不補,咱企業補。長安深藍、問界選擇國補退出后廠家給予補貼,吉利、小鵬等推出“限時保價”。網友“小點35”說:廠家的羊毛出在咱羊身上。
網友“often雙蟲兒”友情提醒:沒了補貼,還有免購置稅呢!2023年,混動和純電新能源將繼續享受一年的免購置稅優惠政策。而燃油車購置稅減半的政策卻是截止到2022年。這樣前后價差一算,買新能源還是有補貼優勢。
網絡上從來都不缺少對新能源的質疑聲。網友“熊貓Pa”吐槽:續航、安全、配套各種不成熟,價格還死貴,新能源車就會騙小孩兒。網友“king”扣腦殼發問:不說結構沒有油車復雜,怎么售價比油車貴多了?
但新能源的鐵粉也不少,小編有一位開I-PACE的塑料花閨蜜前兩天還在感嘆:時間一去不復返,我已回不到從前。據《2022中國汽車消費趨勢調查報告》顯示,新能源用戶更傾向未來再購新能源車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增、換購正成為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主力。
網友“歪歪baby”說,別看新能源沖得猛,其實都是混動在撐腰。乘用車聯合會的數據顯示,1-11月的純電增長率為85%,但混動汽車的增幅卻達到167%。
網友“東風紅”說:混動就是個渾水摸魚的。他在網上為“上海2023年取消混動的免費牌照”的新聞點贊。而另一位網友“生產標準”卻回懟:上海不能上牌能代表全國了,人家只是在為特斯拉站臺。
馬斯克還說:混動車只是發展的短暫階段,現在是時候放棄混動汽車了!網友“股向上沖c9”說,即使是個過渡方案,但時間也將長達20年。他的觀點得到多位中國網友的認同。
就在大家爭論不休時,混動已占據總銷量半壁江山的比亞迪正悶聲排兵布陣。據說其悄悄找了些鐵兄弟伙私聊打雞血。10個生產基地該擴容的擴容,該上新的上新。撥開比亞迪往后一看,埃安、賽力斯……后面擴產能的還有一大堆。而未來投得最玩命的要數合資陣營,因為留給他們的窗口期真的不多了,再不真金白銀砸進來,生怕自己就成了下一個諾基亞或柯達。網友調侃:這集體真金白金的死勁兒往里砸錢,又有豬能上天了。
終于,專業汽車預測員來了。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說:受年底的翹尾行情影響,年初有點透支影響,全年應該保持高增長。
最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發來賀電:雖然給大家把補貼取消了,但國家重點支持的三大主力消費市場就包括新能源汽車。具體怎么支持,完善一下新能源汽車相關配套,保障新能源汽車生產供應鏈,隨便哪一項都足夠給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注入強心劑。
總之一句話,當下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早已擺脫了政策依賴,成功轉向了市場驅動。既然市場說了算,網友“神農架的拖車”讓大家別吵了:看銷量就知道消費者的態度了。
上游新聞 符蓉
編輯:何保
責編:吳鍵
審核: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