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研究獲重大突破:電動汽車電池續航里程可匹敵燃油汽車
很難相信我們正在全速邁向電動汽車的未來。
先來看看我們中國的情況。中國電動汽車重大科技項目的研發開始于2001年,目前已經開始從研發的階段進入了產業化的階段。未來10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政府高度重視電動汽車的發展,冉冉升起的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正在呈現出蓬勃的生機,它將迎來高速發展期。
世界各國政府都在加大政策推廣它的普及,如日本、美國、歐洲各國政府包括著名的汽車廠商都在大量的投入資金、人力物力抓緊研發電動汽車,以期在未來蓬勃發展的電動汽車行業分得一杯羹!

限制電動汽車普及的有兩大重要的因素,電池和充電。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是充電的便攜性及電池的行駛里程能力,行駛里程能否匹敵燃油汽車甚至有沒有可能超過燃油汽車?
除了汽車廠商,各國科學家也加入了研發競爭,使得電動汽車的電池最近取得了一系列的進展和突破。
首先,日本科學家今年新研發了一種有史以來具有最高的能量密度和最佳的循環壽命的鋰空氣電池,它們重量輕、容量大,其理論能量密度是目前可用鋰離子電池的數倍。由于這些潛在的優勢,它們可能會在廣泛的技術中得到應用,例如無人機、電動汽車和家用電力存儲系統。
該團隊目前正在開發更高性能的電池材料,并計劃將其集成到新開發的鋰空氣電池中,以大大提高電池的循環壽命。
接著,悉尼科技大學與南京大學合作的科研團隊剛剛報道,他們設計了一種分子來提高鋰氧電池的性能,從而使電動汽車具有與汽油燃料汽車相同的續航里程。

鋰氧電池采用尖端技術,旨在通過呼吸空氣產生最大能量密度來發電。
領導這項研究的王國修教授說他的團隊研發了一種通過一種新的猝滅/介導機制運行的電池,該電池依賴于多功能分子與超氧自由基/鋰氧之間的直接化學反應,使得放電容量提高了46倍,充電過電位低至0.7 V,循環壽命超過1400次,這個循環壽命在鋰氧電池中幾乎是目前所知非常高的。
王教授他們設計和合成的這個多合一分子可以同時解決與超氧自由基、單線態氧、高過電位和鋰腐蝕相關的寄生反應問題。結合多種功能的多功能添加劑的分子設計為開發高性能的理氧電池開辟了新途徑。

電池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長壽命,高能量密度和高效性能,此外,成本也會更低。根據BNEF 報告預測,到 2040 年,成本為 1000 美元的電池技術將降至 73 美元,從而使電動汽車比傳統汽車更便宜。電動汽車將占全球新車銷量的一半以上,并占道路上所有輕型車輛的三分之一。